《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第三章

#海底两万里#【伙伴共读第154天】

        今晚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第三章。

        损害教与学的分离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恐惧的驱使,但也是受西方信奉的极端思维方式的趋使。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虽然在科技领域赋于我们力量,但也给了我们一个支离破碎的现实观,摧毁了我们生活的完整和奇妙。如果我们想认识真理,我们必须学会把对立事物作为整体来拥抱。比如说,我们既要和群体在一起,也要独处的自相矛盾的需要。人类的本性就适合于建立各种关系,如果脱离这种关系,我们就会枯萎和死亡,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天性也需要独处,在各种关系中,我们的生活可能是丰富充实的,但是人的内心保留着封存的秘密,没有其他人可以进入和了解。如果我们未能拥抱我们最终的孤独,我们也会枯萎和死亡。

        我们所认识的教育世界充满了配分离的悖论。但作者用自己的真实课堂案例来论证悖论如何有助于教与学的设计: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里就读到了很多在佐藤学的“学习共同体”相关书籍上读到过的理念。

        最后作者指出,把握好悖论的张力以便学生们能在更深层次学习,是搞好教学最困难的一环。教师想在被论的力量向教育学,必须接受心灵的再教育:呼唤爱的力量。舒马赫指出好的父母和教师是把爱的超越力量具体表达出来,以解决有分歧的问题产生的紧张。我们必须在紧张中体验忍耐,甚至受难的状态,直到真正的紧张把一种更大的爱带入教育情景中。

        作者引用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中的话,给同样遭受磨难的教师以希望:要耐心的对待心里所有尚未找到答案的问题,要尝试去喜爱这些问题,不要急于得到答案,因为你还没有经历过,所以不能给答案。关键在于去体验一切。现在就去体验问题。渐渐地,不知不觉地体验了一些日子以后,答案就会出现。

                              【阅读记录第384天】

                                          2017.11.2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