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完成今日想做之事:
因为被学校通知要进行网上的一个“暑期研修”活动,起码要好几天来听课,基本上上午和下午就拿来听他们的课了;(而且超级坑的就是,听了快两个小时才记我1学时)
工作室网络培训;
阅读公众号文章;
晚上就去理疗(因为身体不好,而且明天回家,所以只能今晚去);
反思:
虽然因为工作原因,没有把考研内容复习到位(但是怎么样睡前一定会过一遍),不过工作室的培训还是很有收获的,真的特别感谢那个老师给我这个机会,让我接触到我幼儿园所没有接触到的观点和思想;
既然本幼儿园的领导不要我成为教研员,但上天给我安排了省名师工作室的老师来选择我,并且成为了他的网络学员,而我在这个工作室不到一年,他所有的培训都有进行录制(限定一年内回看),并且能够跟工作室主持人进行一对一的一个教学交流,这是很好的一个契机。
看吧!按那句话说的——如果事与愿违就一定另有安排。
阅读公众号文章有感《孩子是只流泪的蜗牛……》:
开头讲的是一个目前大家都能看到家长在育儿方面的通病:为人父母,相信大家都因为孩子拖拉、磨蹭问题生过气,不过回想暴怒的瞬间,不禁自己难受,也觉得自己好像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孩子,其实孩子也不想一直被大人们催促。
文章的一句话特别值得我去反思——孩子就像一只流泪的蜗牛。我们想让孩子像兔子一样飞快奔跑,却忘了,孩子其实只有蜗牛一样的身躯,需要我们慢慢等他们长大。
或许作为老师的我有同样的感受与焦虑,总觉得孩子怎么可以这么慢做事情,然后就忍不住想要生气。
不过有解决的办法,文章是这么说的:
第一,把孩子当蜗牛养,你会理解他们的不易。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不想做得快,做得好,而是他的能力只有如此,拼尽全力也达不到我的要求。
我们习惯用成人的标准来判断孩子,却忘了在他们小小的世界里,有着自己的成长规律。
第二,把孩子当蜗牛养,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接纳孩子的“慢”,我们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接纳孩子的“慢”,我对人生多了一份理解;
第三,把孩子当蜗牛养,拥有赶“慢”下来的勇气。比如:(1)孩子磨蹭时,用一些方法改变他的习惯(树立时间观念;简单明晰地布置任务;适当让孩子体会一下磨蹭产生的自然后果。(2)孩子落后时,给他成长的空间;(3)就算慢如蜗牛,也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因为被爱浇灌的孩子,必定走得更稳、更远。
曾经我会因为孩子的“慢”而感到焦虑,但是现在阅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我改变了自己的观点了,因为孩子“慢”才是常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