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大量内容来源《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以及本人的感悟。
你可能认识这样的人--他们非常聪明,精神生活比较丰富,特别喜欢学习,有很多爱好,对各种事情都了解,在各个学科都有涉猎。他们都是有意思的人,你喜欢和他们聊天,总能跟他们学到你不知道的东西。
但是这类人没有取得什么重大成就。他们年轻的时候充满自信,年龄大了却有一种失落感,觉得浪费了自己的才华。这些人可能陷入了“达芬奇诅咒”。
现在很多人认为真正的人才应该是“通才”,不仅擅长自己领域的东西,而且涉猎广泛,琴棋书画都会,十八般武艺都懂,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一点人文艺术、历史政治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借鉴各个领域的思想,解决复杂的问题。
事实上,你不是达芬奇,现在也不是达芬奇的时代。了解其他领域,不等于你平均用力。
有多少人看到这里有很深的感触?我们自己是不是花了大量的时间想把自己变成通才?但是同时充满知识焦虑?时而自信满满,时而充满自我怀疑?说起话来妙语连珠,做起事来却极容易逃跑。很可能你也是达芬奇诅咒的患者之一。
达芬奇是16世纪的人,那时其实没有多少知识。大部分人都是文盲,一个真正聪明的人一两年学完一个学科也是可能的。如今别说一个学科,你想在某个学科的某个细分领域达到专家的水平,都需要很多年的训练。
想在现代社会中成为专家,你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在一个领域可以练习。
深入专研是个充满痛苦的过程,越深入进步速度越慢,你是在用80%的功夫磨练最后那20%的技艺。可是有达芬奇人格的人只想体验快乐,他们想花20%的功夫,获得看起来像是80%的技艺。
家长的达芬奇诅咒
现在很多家长也有达芬奇诅咒的问题--总想把孩子培养成达芬奇。
现在各种课外辅导班非常多,如果你愿意投入时间和金钱,给孩子报名是非常简单的事情--简单到已经成了一种诱惑。如果花这么一点代价,就能给孩子增加那么多技能,这样的事情谁不想干?
但是事实上,孩子很难在各个方面都达到足以赢得竞争的水平。
如果小孩学了一段时间兴趣班,对大部分课外课程没有了兴趣,这其实可能是个好事,说明他做了战略选择。
而如果一个孩子在每一个课外班上的表现都非常好,那反而危险。课外兴趣班上得再好,也知识学习了皮毛,在课外兴趣班证明自己是容易的。孩子反倒很可能因此而沾沾自喜,畏惧真正的竞争,不敢深入到一个领域中去和高手竞争。
什么都想学不代表真本事。敢于不学什么东西,才是真厉害。
这一点值得我们所有人反思。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是不是都想廉价的把孩子培养成达芬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