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希特勒的暗黑成功学
文/温斯特
文章声明:本文章属于“不易君子”原创内容,请您尊重原创,转载请联系本号。
图片声明:本文内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今天我们谈希特勒的暗黑成功学。在贵族和门阀传统深厚的德国,无名小卒希特勒为什么能迅速崛起?
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给德国民族带来的屈辱当然是希特勒崛起的大众心理基础。
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也重创了德国,1932年德国的顶峰失业率逼近30%,当代的工业化国家,适龄劳动人口一般占总人口比例的60%-65%。
在20世纪前半期没有现在这么严格的退休年龄规定,退休年龄可以放宽一些,但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女性也比较少。
凡尔赛和约(油画)
参与劳动的人口大约也不超过总人口的70%,如果有30%的人失业,那总人口中几乎不少于一半没有工作且没有经济来源,可见纳粹上台以前的德国经济之困顿、民生的水深火热到何种程度。
而1918年以后成立的那个魏玛共和国对此束手无策,大众自然对这个软弱的民主政体也高度不满。
在希特勒崛起之前,1926年墨索里尼已经在意大利实现了法西斯一党独裁,在缺少民主传统的德国,1929年以后民意也迅速倒向建立强人政府,呼唤强人把国家从破产的深渊中挽救出来。
1922年,魏玛共和国的孩子在玩“叠金钱”的游戏,恶性通货膨胀导致货币如废纸
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演说者
希特勒的才干,在李德 · 哈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中总结为几个方面:
首先是过人的语言煽动技巧。李德 · 哈特的评价是:用讲话掌握听众,是希特勒决定性的天赋,如同拿破仑掌握军队的天赋一样。
其次希特勒有一种组织上的天才,他掌握一种双重的技术,把水滴石穿式的渗透和赌徒式的冒险两种活动结合起来。
第三是希特勒具有一种高度的政治艺术,在权力斗争中有绝对的驾驭能力,不管是对国内的对手、还是外交上敌国的首脑,他总能牵着对手的鼻子走。
希特勒演讲时的照片
首先是语言上的天赋,希特勒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演说者。
有个他在柏林滕贝尔霍夫广场的检阅台上,面对上百万德国人激情演讲,这是一个演讲者所能面临的最严峻挑战。
在这种场合下,领袖的每一个字都是直接送达入百万大众的耳朵里,不能再收回、不能再剪辑修正,任何措辞不当、口误、思维短路和语言的歧义,都会立马成为政治事件,所以这种场合下领袖一般要按照事件准备好的发言稿一字不差地念出来。
而希特勒却是脱稿的激情演讲,听众们全神贯注,报以狂热的回应。除了希特勒很少有人在演讲上取得如此的成就。
希特勒在车上与欢迎他的军民握手
希特勒语言的特点是叙事简单,从简单重要的事实很快过渡到唤醒情感的号召,这部分他一再重复、翻来覆去,大多数时候是没完没了地控诉他的敌人们所犯下的罪行。而这些罪行也是他想号召他的听众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
这么说似乎希特勒的演讲就是“拉仇恨”,不断激发人的兽性情感,是非理性的。但偏偏他的讲话又能打动很多头脑冷静、不容易动感情的精英人士。
1932年1月份希特勒在杜塞尔多夫工业俱乐部上向德国西部的重工业巨头们演讲,这些沉着冷静的企业家们在他讲话结束时报以热烈的赞同,这可能是希特勒在雄辩技术上无人能出其右的另一个证明。
希特勒演讲时标志性的手势
希特勒的讲话能把来自历史悠久的宿命感、未来宏大的使命、人们要宣泄的情绪、对克服难题的渴望,几个要素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他另一项靠雄辩取得的决定性胜利是发生在1934年,这年的6月底到7月上旬的两个星期时间,在他发起的政治清洗中杀害了一千多人,包括他手下的冲锋队头目和一些纳粹党领导。
这场屠杀使国会议席空出了20多个位子,这时希特勒要说服国会里的其他人相信他这么做是对的,也许是他这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听众沉默听他讲话20几分钟没报以掌声。
直到最后希特勒踮起脚尖,举起右手,食指向上,大喊:“此时此刻我为德国的命运负责,因而在这二十四小时之内我个人就是国家的最高法院了!”
既有天下命运我一人独当,我不入狱谁入地狱的气势;
又有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狂妄,这一刻听众们又爆发出了欢呼,希特勒安然渡过了危机。
希特勒演讲时的情景(动图)
其次关于希特勒的组织才干,他不具备拿破仑那样的行政才干。
拿破仑能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一眼就鉴别出那些关键细节,而且一竿子到底地从将军管到一名伙夫,每件事都会去掌握。那是拿破仑在指挥战争中的个人风格。
希特勒不是这样,他才干在于做计划的范围十分广范、目标彼此衔接。
而且他有一种极大的灵活性,他会像孤注一掷的赌徒那样冒险,可一旦遇挫,他又会有愚公移山、铁杵磨成针的耐性去等待时机。
1923年的慕尼黑啤酒馆暴动是时机不成熟的,希特勒为此还蹲了监狱,但在那之后他就收敛锋芒,有长达近十年的“遵纪守法”。但在这十年当中他当然也没闲着,而是在他的党内部建立了一个微型的国家。
构想中未来管理这个国家的机制都先在这个党内锻造成形,只待机会成熟,按比例放大就可以接管国家了。就在这个党最低潮的时候,希特勒还组织了一个法律专家委员会,按照未来纳粹国家的宪法形式来拟定党的章程。
希特勒青年团集会上乘坐汽车检阅青年团,数以万计的少年洋溢着笑容,高举手臂,行纳粹礼,向希特勒致敬
滴石穿式的渗透工作
纳粹横扫欧洲,一般人看到的是闪电战的钢铁洪流,很少人看到的是在那之前水滴石穿式的渗透工作。
1934年纳粹在奥地利策动政变失败,希特勒立刻就承认奥地利国家的存在,重新建立两国的正常关系,他渗透工作的重点是组织国外的德意志人,通过德国的外交部门、再加秘密警察网络的操纵,在国外对德国有重要战略价值的地方建立起德意志人组织,让海外德意志人尽量进入当地的重要行业、取得重要职位。
比如美国有叫“德美人民同盟”的组织,在加拿大有“加拿大德意志同盟”。纳粹的渗透活动在南美洲取得的成效比在北美洲大,但主要成绩还是在欧洲。
欧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国家版图被重划,战后国际秩序也给了当地居民自愿选择做哪国人的很大自由度,因此造成的人口迁徙流动延续了很长时间,纳粹就借机调动东欧德意志少数民族进入挪威,在这个国家培育起强大的亲德势力。
希特勒的近照
国际联盟托管下的但泽自由港多数人口都是德意志人,另外也有为数可观的波兰人,希特勒不太费力地就把它给纳粹化,由当地的纳粹外围组织掌握了市政府权力。以同样的方式通过苏台德地区的德意志人分裂捷克斯洛伐克;
渗透奥地利则更为容易,本来两国就同属一个民族,只要在意识形态上感染对方就行了,逐步在政府中培养亲近纳粹的势力,先掌握行政和舆论,最后通过全民公投拿到同意两国合并的民意依据,就可以很顺畅地完成合并了。
所有这一切都和希特勒的计划能力、与水滴石穿式的坚韧执行力分不开的。
希特勒有一种卓越的设计能力,他能从宏观上很透彻的掌握,德国在一战以后在处处都被压制、看管的状态下要完成崛起需要克服哪些障碍,又有哪些资源可以运用。
在重整军备上,他要一步步打破和约对德国发展军事的限制;
在疆域上又要一步步恢复大德意志的版图,重建德军以后才有和西方盟国打仗的家底。
为了做到这一切,他耐心地以渗透方式改变德国周边的国际环境,等待时机成熟一步步接管,一口一口地吞掉邻国,看起来又是民意所归,让英法等国找不到激烈反对的借口。
计划的每一个分支,都像大小齿轮一样完美地咬合,从而推动一台更庞大的机器前进。希特勒作为这台机器的总设计师,有极强的宏观把握能力。
二战前期欧洲版图
驾驭政治斗争的能力
最后是希特勒具备一种驾驭政治斗争超强的能力,他能屈能伸,通过很少的情报资讯就能准确掌握敌人的弱点并加以利用。
在1933以来发生的连串对外危机证明,希特勒的意见经常是对的,而他的将军和顾问们经常是错的。
1936年他决定重新占领莱茵兰非军事区,是在占领前的两到三天之内个人做出的决定,没有和他的内阁和幕僚班子商量。这在大多数纳粹高层来看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觉得英法不可能容忍这样的唐突之举,结果还真容忍了。
1937年-1938年德国的陆军总司令和国防部长反对希特勒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计划,他们的情报是法国仍然具有优势,法国和捷克联手很容易打败德国。
希特勒被一名女性崇拜者亲吻
希特勒罢免了他们,德军总参谋部酝酿出一场推翻希特勒的政变阴谋,将军们打算一旦和捷克斯洛伐克开战,就推翻希特勒,免得德国又被领进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
结果就在这个时刻张伯伦来了,他向希特勒屈服,其实也是把希特勒从政变危险中挽救了出来。
希特勒极好地利用了德国在一战中的受害者地位来威胁张伯伦,既发誓赌咒只要得到合理补偿就决不再做非份之想;同时又对当前的领土要求绝不松口,把张伯伦玩弄于股掌之上。
总结今天的话题,希特勒所有这些才干最后能变现为成果,都在于他的意志力。曾经有人问他,你怎么能在检阅活动中保持举手礼4个小时不动,希特勒回答:“意志力、意志力…这事戈林就干不了”,确实同样的计划换个人也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