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有一些“好友”,自成为“好友”就一直停留在“通过验证请求”的状态,也就是说没有发生过一次交流。
浏览到这些总不自禁地想想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形,有的不用姓名作微信名的可能想半天都想不起来。
这就是“一面之缘”吧。在没名片的时代见过一面可能终生不会再遇,只能是心中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象。时兴交换名片了,为了加深印象会有一张小小的卡片帮助记忆。微信到来,“你扫我还是我扫你”让联系变得更加便捷,这个小小的头象像一个不会丢失的名片,在浏览微信时提醒你们之间曾发生过的“一面之缘”。
链接的渴望是人类的基本需求,通过链接人与人建立各种关系,并在这些关系中定位自己,并通过关系的发展满足自己的社会性需求。因此,不断扩大朋友圈是每个人都乐意的,“一面之缘”虽是弱链接,但却是交往的开始。
有些长时间停留在原点,并已逐渐模糊在记忆深处的链接,不知什么时候会蹦出来,还会带来些小惊喜。前两天被通知参加一个会议,与会者来自各个单位,日常并没有业务上的关系。说实话,很不情愿参加这种周围都是陌生人的会议。
会议报到,突然看到前面站着一个人,“在哪儿见过......”脑子里一下子蹦出一个微信头像,并快速检索当时的情景。这时,他也好像认出了自己,“张...”赶紧上前握手,虽然当时只想起了一个字。遇见“熟人”,自然减轻了对会议的不耐。
乘着会间休息,翻看手机,果然找到了那个“链接”,对着座签赶紧添加了姓名。同时,也把其他那些还记得的加上了本人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