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广东话也有称为“打火虫”。全世界已知约20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记载10属54种。成虫寿命一般只有5天至2星期,发光用以吸引异性,发光时间一般只维持2至3小时,不同种闪光间隔不一样。成、幼虫均捕食性,一般多发生在水边和温暖潮湿的地方。成虫寿命一般只有5天至2星期,发光用以吸引异性,发光时间一般只维持2至3小时,不同种闪光间隔不一样。成、幼虫均捕食性,一般多发生在水边和温暖潮湿的地方。
可能对于70/80/90后来说,小时候在夏天的傍晚和一伙玩伴儿追着一群萤火虫嘻嘻玩耍,乐此不疲,现在来说这已经成为了美好的回忆了吧!
我作为一名90后,大概在我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萤火虫还是可以经常可以见到的。记得小时候在夏日的傍晚里,爷爷带着我在院子乘凉,一群萤火虫缓缓飞过来,爷爷说,在他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通上电开灯也不是经常的事情,经常就有些读书刻苦的孩子把萤火虫抓了装在玻璃瓶子里,靠着每一次萤火虫汇聚起来的光线挑灯夜读呢……也许这永远成为了回忆了吧
到底现在的萤火虫都去哪里了???
为什么看不到了???
(下面我从几大方面总结一下)
<一>、路面硬化率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农村规划发展日益发展,『要致富,先修路』口号的号召和村村通规划的落实,导致农村土地路面硬化率不断提高。就是在十几年前,城市里面也极少能够看见萤火虫,只有在农村才能经常看见。由于萤火虫生存环境的特殊,大都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靠近水的地方或则潮湿的草丛之中,而如今越来越高的局面硬化率在很大的程度上破坏了硬化虫的生存环境。
<二>、农药化肥的泛滥使用
时间倒退十几年或者二十年,化工技术还没有那么发达,农药化肥也没有像如今大量的使用,当然那时候的产量也没那么高。但是大量的使用农药化肥对生态环境肯定是有影响的,萤火虫的大量减少甚至消失就与其有很大的关系。萤火虫的寿命只有5到14天,对环境极其敏感。恶劣的环境对萤火虫的交配产卵繁殖影响非常大,繁殖生存的机会减少必然会影响萤火虫的数量。
<三>、光污染越来越严重
萤火虫对光极其敏感,萤火虫以发光的方式来吸引异性同伴进行交配繁殖,但是只要有光的干扰,萤火虫就无发寻找并吸引,进而无法进行正常的交配繁殖,必然导致数量减少。
反观现实,农村路灯的大量兴起、城市五彩斑斓的灯光、各种建筑物安装不合理导致的光的反射污染……这些种种都产生了愈来愈多的光污染,日益威胁这萤火虫的生存。
<四>、萤火虫商业活动的泛滥
萤火虫商业活动包括:萤火虫的捕捉售卖、萤火虫大型展览活动等相关的经营活动。由于目前萤火虫的数量越来越少,势必很难见到,甚至有些孩子从来没有见到过,这里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商机。萤火虫很难很难人工繁殖的,很多电商平台将在大自然捕捉回来的萤火虫冠以人工养殖的名义打包售卖。再者,有些人抓住了大人和小孩对萤火虫感兴趣的这点举报大型萤火虫商业展览,谋取商业利益,同样这里的萤火虫也是通过购买或则野外捕捉的,根本不是人工养殖的,加上萤火虫生命力脆弱、展览中光的污染又比较严重,大大加剧了萤火虫的死亡,导致数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