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文学家张潮曾说:“才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情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对于个体生命而言也是如此,才华若不依托于情感,则空洞,平乏。
因为有爱,才有孩子气,才保有天真。天真能让人不断探索,用力感受生命,避免虚无感与孤独。
没有任何人喜欢孤独。如果一个人实现不了自己对同一性(指两种事物或多种事物能够共同存在,具有同样的性质)的需要,在别人眼里是“处境不利的”、“被人疏远的”、“孤立的”、“不参与的(uninvolved)”的形象,则意味着失败。
在学校,我们不可避免“看到”一些孤独的孩子,因为缺乏爱,无论说付出爱与得到爱,他们都有一种“无力感”,因此而孤独。他们同时也是“失败”的孩子,对一般人而言有价值的爱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路径,对他们却是封闭的,反而只有愤怒、沮丧、彷徨、痛苦和退缩——一种失败的同一性路径,对他们是敞开的。因此,“孤独”的孩子往往依靠感情指导他们的行为。
康德从哲学高度主张“道德是极其神圣和崇高的,人们不能把它降格到规训的层次”,提出了儿童品格中“服从、诚实和合群”的三个特征,在中国当下的教育生活中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康德强调“成长中的少年的服从与儿童的服从不同”。他指的服从,是服从于义务的规则。出于义务而做某事意味着听从理性的召唤。这恰恰是成功者的特质:通过爱,通过自我价值的实现,逐渐学会自律,最终运用理智和逻辑指导行动。
育德先育心,让每一个孩子在学校都能够找到朋友,让每一个孩子因为信任、安全感而心灵丰盈,才有可能在学会付出爱得到爱的同时,学会学习。因此,让儿童在富于情感、关怀的交互互动中形成个人的自我约束意识和能力,发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功体验,是极为重要的学校努力方向。
学校,是让孩子们找到同伴,一起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