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将心放进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才叫做陪伴,有身无心的相处叫做时间消耗。
1
陪伴不只是时间的付出
我们看到过这样的案例:
陪读的妈妈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属于孩子,却无法与孩子正常交流;
周未爸爸人在家里,耳朵贡献给了电话、眼睛贡献给了电视、好不容易一家人一起吃个饭,也是审问式的问孩子的学习情况。
对于这种情况,我想说的是:
陪伴也是要讲诚意的好吧!这样身到心不到,真的好吗?
我们认为,有效的陪伴,是指你与孩子有互动与交流,参与孩子的活动与思维,与孩子保持顺畅的沟通。
也就是说: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纯时间付出是无效的。
所以,如果你有一整天的时间,请你计划好需要处理公事、需要自我放松的时间表,然后拿出2小时的时间全部给孩子:
与他一起聊聊天,聊聊他现在喜欢的明星、聊聊他们的朋友圈里最近又流行什么了、聊聊他们的校园文化、聊聊他们老师的趣事甚至是糗事;
与他一起做一件他感兴趣的事情,或者是运动、或者是电脑游戏、或者是看电影、或是看球赛;
与他一起读一段文字,或者是他推荐给你的、或者是你推荐给他的,看看同样的文字,你们不同的两代人,会有什么样的观念碰撞?
与他一起讲一些无聊的笑话,感受他们与成人不同的世界。
真正将心放进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才叫做陪伴,有身无心的相处只能叫做时间消耗。
只要有心,距离从来都不是问题
我们还看到过这样的案例:
爸爸工作很忙,近则一周回家一次、远则一个月回家一次,平时又是会议又是业绩压力,好不容易回来一次,发现对孩子的成长已经完全陌生:
孩子长高了、有喉结了,与上次见面的时候相比变化很大,但这些父亲一无所知,两人见面只觉陌生得无话可说;
孩子的兴趣变化了,原来喜欢蓝球而现在喜欢足球了,父亲提出一起打蓝球的时候,反而是孩子在迁就父亲;
孩子成长的苦恼父亲完全不知,和孩子聊天,总觉得话不投机半句多,双方都get不到对方的兴趣点;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成龙不知道儿子已上中学了,在放学的时候跑到小学去接儿子。
这样的爸爸自已觉得很无奈,他们说:不是我不想陪,是我真的没有时间陪。
可是爸爸们还记得吗?追妈妈的时候,是不是离得再远,也会想办法得到她的信息、想方设法与她联络?
文字、书信、电话、qq、微信、e-mail、视频......
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社交工具有现在这么多样发达。
所以没有时间的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爸爸妈妈,你们可以这样做:
不定时的,用图片、用随身拍和孩子分享你的生活:
包括你出差时候看到的风景习俗、你接触到的新的电子技术孩子有知道吗、又发现一家新的健身馆、又开发一家新的订餐点,等等;
你的生活与孩子不该是有距离的,通过这样的分享,你们依然彼此熟悉;
给孩子分享有价值的微文:
你想传递给孩子的价值观、能触动你心灵的文章、时代与社会进步的新发明、对你有触动的社会事件等等;
告诉孩子,你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对他的期望是什么;
父亲在孩子心目中高大而不可取代的地位,在这样价值观的传递里,逐渐清晰而稳固。
固定时间给孩子打电话:
问问孩子在校园的情况、学习上是否有困难需要你帮助、问问孩子妈妈在家有没有照顾好自己、提醒孩子一些生活细节;
让孩子感觉到你对家人的依恋与关心,让孩子知道家人之间的距离只是物理的,你们一直在相互关心着;
而固定的时间会让这个行为有仪式感,会让孩子对这个电话变得期待。
在孩子成长的重大时刻,给孩子写一封正式的信,做一次成人之间的平等交流:
比如说:孩子的中考志愿选填、比如说孩子身体发育的特殊时候、比如说孩子有了喜欢的女孩(男孩),这些对于孩子来说重要的事情,请用一封正式的、平等的信件来与孩子交流。
让孩子得到来自于成人的你的意见、来自于一个大伙伴的经验与分享。
只有想不想,没有做不到
我一直认为,一件事情你是否能做到,不在于这件事情有多难,而在于这件事情于你来说是否重要。
请爸爸们拿出当年追妈妈的劲头,利用现代化社交工具,参与宝贝们的生活点滴,让他们的生活里,浸入你的关注与有效陪伴;
请所有的妈妈减少在孩子身上所消耗的时间,给他更多一些有质量的陪伴。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