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天山南北,瓜果飘香、硕果盈枝。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 周年的喜庆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亲临庆祝大会,与各族人民共庆佳节,这一举世瞩目的时刻,不仅定格了新疆七十载沧桑巨变的辉煌瞬间,更昭示着这片土地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光明前景。从 1955 年自治区宣告成立至今,166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新疆在党的领导下书写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的发展史诗,传统与现代交融,古老与年轻并存,自然与人文相生,秩序与活力兼具,巍巍天山流金彩,莽莽昆仑尽欢颜,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缩影,更是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
七十年辉煌成就,从贫瘠之地到西部明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的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24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较1955年的12.31亿元实现超1600倍跨越式增长,人均预期寿命从解放初期的30岁提高到2024年的77岁,这些数字背后是翻天覆地的生活变迁。九运街镇七运湖村村民高峰感慨道:“以前出门是土路,现在柏油路通到家门口;以前看病要跑远路,现在村卫生室就能瞧病。”“现在的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94岁的新疆和田县村民马木提·伊敏如是说,新疆已打赢脱贫攻坚战,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日的新疆,已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诗和远方”,2024年接待游客突破3亿人次。
思想引领实践,新时代治疆方略的科学指引。新疆70年的辉煌成就,源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科学指引。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疆时指出“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要放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上”,这一重要论断为新疆工作指明了方向。2020年9月,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并全面系统阐释“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这一方略包括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为新疆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实践证明,我们党确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完全正确的,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是科学有效的,必须长期坚持。
团结和谐,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在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新城片区新城西门村的红石榴文化广场,当总书记讲起“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村民们不约而同地响亮回应:“紧紧抱在一起!”石榴籽的比喻,生动诠释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团结状态。在尉犁县兴平镇达西村石榴巷,互嵌式居住着十几户维吾尔族和汉族村民,村民们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每年春节,巷子里的居民一起吃年夜饭的传统从未间断,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家风,在这里代代传承。新疆已创建101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评选自治区级及以上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555个(次)、模范个人2690人(次),这些数字背后是民族团结工作的深耕细作。
砥砺前行,现代化新疆的光明前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疆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中央赋予新疆“五大战略定位”,为新疆发展规划了清晰蓝图。新疆正在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2022年到2024年,新疆进出口总值一年迈上一个千亿台阶,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超过220个
,中欧班列高效运行,跨境电商构建起“数字丝路”,“中国制造”通过新疆辐射欧亚大陆。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中国法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葛祥林认为,新疆的高质量发展将成为促进他国繁荣的引擎。面对未来,新疆将坚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文旅融合,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根据一项面向全球38个国家7446名受访者的民调,63.8%的全球受访者对新疆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走过70年,新疆的沧桑巨变印证了一个朴素道理: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美丽的天山将继续见证:各族民众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绘制更加绚烂的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图景。
昌吉市委组织部 张睿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