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新浪博客才推出“关注”之时,我是相当反感的。我不喜欢自己或是别人的隐私被毫无遮挡的暴露,没有隐私的生活,是我不习惯的。打开博客,看到提示“你有新动态”,心里就一阵阵发慌,仿佛自己在做一桩亏心的事情似的——我不想去觊觎,可又。。。。。有时候,要想理智战胜情感,有点为难我呢。虽然,那个时候,我仅是心动,还未行动。
一天,在“你有新动态“上,看到我的一位朋友顶了一篇文章,我没有犹豫就点击过去了。我是说,那篇文章的题目,一瞬间就让我放弃了理智,我用鼠标做向导,一溜烟的功夫就在别人家里穿堂而过。在一篇未顶的文章里,我认识了一个人——李娟。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话:王安忆说,李娟是他今年非常喜欢的一个作者。就是这句话,引来了我对李娟的好奇。不加隐瞒,因为我是文学女中年爱好者。
从今年年初开始,我每天必做的功课就是花费八分钟时间视听“梁文道的开卷八分钟”。知道李娟两周之后,我就听到了梁文道从“开卷八分钟”栏目传来的声音“李娟是我今年最大的发现之一”。当时,只有视频版,后来才有了文字版。我把这篇文字复制打印出来,用心朗读了一遍,要知道,梁文道的对我们娓娓道来的——多是口语化表述,文学性不强,不适合朗读的。而我为什么,当时,要执意去朗读这篇文字,我也说不明白,我唯一能说明白的是,恰恰就是这次朗读,读到最后一句话——这样一种写法,我只能简单的讲,我没办法用太多的评语去评价她,大家只能自己去读。我想说的是,就是这句话,唤来了我想阅读李娟的欲望。
于是,上网搜索,熟知李娟在今年年出版了两本书:《我的阿泰勒》和《阿泰勒的角落》,这两本书,才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当当,卓越都缺货,我只能选择缺货登记。一家淘宝店有,可我对什么网上支付一窍不通,也只好作罢。
在网上,我用心阅读媒介对李娟的评价,王安忆,刘亮程,李敬泽,陈村这几位大名鼎鼎的作家对李娟的文字十分看好。他们为李娟开了一个作品研讨会,本来打算只来两个小时,结果三个小时才结束。
那么,李娟是谁呢?这些大名鼎鼎的作家为什么这样看好李娟呢?我综述我看到的网络对李娟的评价——李娟,一位居住在新疆阿泰勒的女子,没有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以开小卖部,做裁缝,种葵花,养鸡,到森林里检木耳,每天放鸭子,生活在新疆富蕴县荒野深处的家,过着没有网络,没有电视的日子。我们哪能知道,就是这样一名女子,却能写出天才般鲜活的文字。用评论家舒芜的话来说,李娟的东西,让弄文学的人绝望。李娟的出现,就像萧红和呼兰河的关系。《阿泰勒》美在哪儿?就美在她明亮的而非阴暗的底色上。。。。。。
我在他们的评语中喜欢上李娟的字,可无法排遣的依然是暗藏在心里的无法读到李娟文字的忧伤。
2
我无法想象李娟怎么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写出那样美的文字。
我把这些文章复制打印出来。编辑成书,把找寻到的李娟的三张照片分别做了这三本书的封面,添注了以我的名义命名的“格桑花出版社”和“紫花地丁出版社”,我忍不住要为自己的创意感到骄傲。我喜欢在中午,在暖暖的阳光下,悠闲的躺在我的摇椅上读李娟的书。不,也并非是这样,准确的说来,是我在聆听李娟娓娓对我道来了一个又一个让我无比喜欢的她的家居生活,我被她那充满生活情趣又俏皮语言的叙事方法感动,让我欢笑,让我落泪。
《小美》,讲述的是她家丢失一直名叫“小美”的猫咪的故事。开篇就说,小猫丢了。妈妈很伤心,找了一个上午,还在找,村里一家一户地打听着。小猫叫“小美”,三个月大,虎斑纹猫。。。。。。担心它会在外面受苦,希望抱走它的那个人能喜欢它,能善待它,小美多可爱的,那么亲人的,一见到妈妈就扑上去像小袋鼠一样抱着她的腿玩。它才三个月大,一直娇惯着生活,哪里能明白这个世界。那天,我读到这些句子,忍不住侧过头看着躺在我身边的“笑笑”,它和“小美”一样可爱,不仅像小袋鼠那样抱着我的腿玩,还会用小巧的小嘴和我亲吻;还会在每日清晨像闹铃一样唤我起床。。。。。我用温柔的目光注视着“笑笑”,心里想着“小美”,可爱的小精灵,不知它现在的日子过得怎样?
《属于我的马》,讲述的是李娟妈妈希望自己在得到一匹马,希望李娟在阿泰勒骑着上班:“可以骑着去上班啊,你们单位那么远的,”,这是一位普通母亲对女儿倾注的朴实的爱。我想到了我的父亲,我才定居北京,就和父亲约定,等我在北京有了宽敞的房子,父亲就来北京我的家居住,我们一起看书,写书法,谈心,可如今。。。。。。。,我闭上双眼,心是痛的,也是暖的。
《过年》,讲述的是大年初一。他们一家人选用了在茫茫雪海中和自己狗们用散步的方式来庆贺新年到来的快乐。。。。
李娟的字,就是这样,把自己所见的,所悟的,都打包放在自己心的角落,然后缓缓的流泻在纸上,让她们充满了鲜活的生机。
3
我把李娟的这些字编辑成书,想到了我的博友钎,她总是自谦说喜欢跟在我身后读书。于是,我把这些书再次复印,想赠与她——字为媒,书结缘。期盼钎能喜欢上李娟的字。
上周,我得到了当当送来的李娟的《我的阿泰勒》。次日,我外出参加培训,把这本书放在手提袋,想忙里偷闲阅读。谁知,却被我手提袋的一杯咖啡污染。于心不忍之时,我欣喜那被染上咖啡色的封面,看上去像是阿泰勒的沙漠,为这书增添了好几分“外表美”,可谓真是锦上添花的奇迹。于是,心安读之。
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我所能带给你们的事物》,讲述的是李娟在乌鲁木齐打工,回家探望妈妈外婆,总是会给他们带回在乌鲁木齐的礼物。、
她能为亲人带回什么样的事物呢?
不过就是:两只袖珍小兔子,两只金丝熊,全家人从未吃过的“燕麦片”和咸烧白。。。。。。
她说,我在乌鲁木齐工,没赚上什么钱,但即使赚不上钱,还是愿意的呆在这个城市。乌鲁木齐总是那么大,有着那么多的人。走在街上,无数种生活的可能性纷至踏来,走在街上,简直想要张开双臂走。
晚上却只能紧缩一团睡。
可见,李娟在乌鲁木齐的生活是艰难和不易的。
她写,我从乌鲁木齐回到家,总是拖着天大的一只编织袋,然后一件一件从里面外外面掏东西,这是为外婆的,这是给妈妈的,还有给叔叔的,屋里的灯光很暗,所有的眼睛很亮。。。。。
那夜,我动情的给碰爸爸朗读这篇文章,好几次梗咽,我听到了碰爸爸这样说,这不也是外我们从前的生活吗?
这正是我想听到的话,我们的过去,就是这样,大包小包的返乡:王致和豆腐乳,北京果品,北京糕点,不也就是这些再普通不过的事物吗?
好啦,我太喋喋不休的啦。。。。用这句话作为结束吧,李娟的书,是我今年读的最动情的书。
希望你们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