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在微博上看到一个视频,讲共享单车市场萎靡,生产共享单车的大部分工厂都濒临破产,有些经济实力弱的已经破产,有些实力雄厚的也已经转了其他行业,工厂难熬,工人更难熬。
我回忆了一下我所看到的共享单车:
在共享单车风靡初始就出现过因为自行车乱停乱放的现象而受到多方诟病。无法否定共享单车这一理念是前卫的,先进的。在推出伊始就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宣传深入人心,确实为很多人提供了便利。
大概是2016年吧,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园开始陆陆续续出现很多黄颜色的带有“ofo”标识的自行车,他们大多聚集摆放在教学楼下,图书馆前还有食堂门口。同学们会在下课后争抢着“小黄”,是的,我们称呼它们为“小黄”,多可爱的名字。刚开始使用小黄的并不多,可慢慢的,由于“周一免费骑”等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小黄。
我最开始是没有用过它的,因为那个时候需要付费,我觉得有点麻烦,一般会在有活动的时候才会使用。骑一辆小黄绕过校园所有的马路,可以见到好多未曾遇见的风景,微风温柔的拂过脸颊,自由的感觉真好!
可是我也会经常看到那些保安大叔们将那些胡乱摆放的车子统一摆放到一起,或者提醒学生们不要把车子停在马路中央,或者在狂风暴雨后将那些被风吹的东倒西歪的车子一辆辆扶起来有秩序的摆放好。
这些事情在学校可以由保安大叔们负责,可是,那些在市区马路旁东倒西歪的车子由谁来将它们摆放整齐呢?这就涉及到交通秩序问题。
前段时间去了海宁桐乡的钱塘江岸,入口处有一座拱形的门楼,上面写着“回头潮”。行人寥寥无几,只有几个收网的大叔,江面风平浪静。我当时想的是如果能有一俩自行车可以骑着绕河岸一圈该有多好。其实在入口外我也看到有锁共享单车的桩子,但一辆车也没有。我发现不远处的马路下面堆放着很多锈迹斑斑的共享单车,有些看起来并没有损坏,应该是可以骑的。在回去的路上,碰到好几个载人的三轮车,红色外观,叫嚷着“坐车吗”“美女去哪啊”。
从中能够思考到:共享单车已经不仅仅能够解决公交车到达不了的最后一公里,它把触角伸到了旅游景点,一方面是方便了众人,但是它也抢占了部分市场,动了其他利益群体的奶酪,所以像这些以载人谋生的人就有可能去破坏投放在此的共享单车,从而就会产生矛盾,扰乱秩序。随着损耗的增加,投资成本的增加,回收时间的延长,共享单车产业面临着重重压力。
共享单车绝不会就这样昙花一现,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将来有一天一定会卷土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