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杠精绝对是一种影响日常心情的一种生物。
某天阳光明媚,你心情大好,随口说一句:
“花儿真香。”
假如不幸遇到杠精,他就会给你回一句:
“花儿也有臭的。”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发现杠精开杠的底层逻辑:
找反例。
按照杠精找反例的底层逻辑,我们会发现,中国古代圣贤所说的话,几乎都可以被他怼一遍。
随便举两个我们比较熟悉的例子:
唐朝文学家韩愈劝人好好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现代杠精可以立马找个反例:必定存在这样一个人,他十分勤奋,也十分肯吃苦,但他依旧考不上好大学,因为他资质平平;
我们在高中时经常拿这句话来激励自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气,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简单来讲就是,你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时候杠精能找的反例就更多了:在煤矿挖煤的工人吃了很多苦,但是他们最终成为人上人了吗?没有,很多反而得了尘肺病英年早逝了。
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吗?不是,煤矿工人是一份需要付出大量努力的工作。
说出这些话的先哲,原意是想让你耐得住寂寞、扛得住眼前所受到的挫折。
这些话没错啊,但绝对经不起放大镜细究。
因为杠精的底层逻辑是找反例。
稍微有点生活常识的人都能明白:
凡事无绝对,包括“凡事无绝对”这句话本身。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杠精想杠,他就能通过找反例来曲解你所说的每一句话,进而立于不败之地。
02
我之前在杭州上班时曾遇到过一个杠精。
几乎同事之间的每一个话题,他都要来插嘴,用的就是杠精的聊天形式:找反例。
譬如,我同一个和我关系比较要好的同事聊我的公众号。
这件事属于我俩的专属话题,我私下里没和别的同事说过。
趁着空闲,我告诉他:“我公众号粉丝破1000了!”
他说:“牛逼!”
这时候杠精同事开始插话了:
“哎......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请你别讲)
“话说,那些公众号我关注了之后从来都不看的。”(表明我公众号粉丝虽然关注了,但其实都是假粉)
“现在的那些微博大V粉丝动不动几百几千万,水分超足,大部分都是僵尸粉。”(扩展例子,以证明自己是对的)
你要说他说得不对么,也不能,可他的话真的膈应人。
他算是我的前辈,比我至少大一轮,说话膈应人,我也不好发作。
但有时候忍不住还是会反怼,我一旦反怼,他就更起劲了。
后来我仔细分析了一下,他的动机其实很简单,就是想刷存在感。
他希望每个人都和他有话说,倘若别人聊得起劲,他会感到被抛弃。
可我被他杠得实在是郁闷,经过他在做杠精时的心理分析,我想了个法子。
每次他开杠,我就将他想象成一个孩子在寻求关注。
这时候,我看到的不再是一个令人生厌的杠精,而是一个童稚十足正在手舞足蹈迫切地寻求关注的孩子。
面对孩子,我看他的眼神开始变得慈祥了起来,并且露出了慈父般的笑容。
03
中国公知界有个十分著名的人物:方舟子。
这个神奇的男人,为公知这个名词从褒义词变成贬义词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曾经,他也正儿八经地当过打假斗士,揭露过一些中国的学术腐败问题。
在经过打假唐骏、李开复的学历造假问题之后,方舟子在打假领域的名望来到了一个巅峰状态。
此时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战无不胜的打假战神,但其实他已在不知不觉中跌入了粪坑。
2012年,方舟子开始打假韩寒,通过研究他的文章找漏洞,方舟子提出了一系列所谓的证据。
我前面对杠精已经进行了阐述:只要一个人拿着放大镜去找另一个人的漏洞,就必定能让他找到。
方舟子拿的不是放大镜,而是显微镜。
他用的是科学的方法去寻找文学的漏洞。
什么意思?
假如他找的证据中有10个证据是证明韩寒有可能是代笔的,哪怕另外有90个证据都能证明韩寒的小说是他自己写的,他就只将韩寒代笔的10个所谓的证据给罗列出来,忽略掉另外90个证据。
用数学中做证明题的思路去判定一个极其复杂的人,当然漏洞百出。
我前面也阐述了,文科类的东西不能这么批判。
就像有人批评刘慈欣的文笔不好,写《三体》时的情爱写得不好,你能下一个“刘慈欣是一个垃圾作家”的定论吗?
不行!
看过他的浩瀚宇宙,爱情、文笔这些东西又算得了什么?
况且是有人觉得他文笔差(主观断定),也有很多人觉得他的文笔非常好啊。
04
日常生活中面对无理取闹的杠精,我们应该用慈父慈母般的微笑对待。
但那时候因为方舟子还有些公信力,对韩寒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韩寒忍不住,就用其手稿作为最强有力的证据进行回应:
手稿已经是很有力的证明了,但方舟子认为他的手稿是誊抄稿,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当年1月29日,韩寒起诉方舟子,要求他公开道歉,并赔偿10w元。
方舟子则表示,假如法院判他输,他会赔偿,但不会道歉。(有点郭敬明的味道了)
并且,方舟子在公开场合表示:韩寒如此气急败坏地想要打官司,不恰好证明他内心有鬼?他可以一条条反驳我所举的例子啊?
这是杠精的典型特点:你越跟他杠,他就越来劲。
我2012年还在读高中,平常上不了网,因此那时不怎么理解这些网络名人之间的战争。
但现在自己也当了网络作者,愈发觉得方舟子有些可笑。
方舟子举所谓证据,其中有一点是他指韩寒十六岁写《三重门》的文笔很好,且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文学素养,这些都不可能是一个十六岁的孩子所能做到的。
然后他之后写的那些博客文笔又很差了。
首先,文笔好不好这种事,每个人都有他的主观判断。并且一个人的文笔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改变,是很正常的事。大家可以去看我早期的文章,热衷于用排比,有时还会在文末加上自己的小诗,这是我现在绝对不会做的事。(主观一)
其次,你十六岁时没人家那个水平,不代表人家十六岁时没那个水平,每个人成长环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智商也不同,你怎么能凭主观判断去裁定一个人?(主观二)
最后,韩寒最火的是他的博文,引起了非常大的社会响应。很多文学界的人都认为他写得好,方舟子觉得他写的博文文笔差。(主观三)
而方舟子直接忽略掉了对他最不利的证据:
方舟子作为60后,又怎么会懂80后的校园生活?更不会懂80后在升学时的那种情感。
韩寒的父亲,是余华、莫言那一辈的人,写的更多的是乡村小说,韩父能写得出《三重门》?
作家是有凭空想象的能力,但绝对想不出自己没接触过的事的各种细节,想象不出就不会去写。
在乡村成长起来的作家,其题材也基本都是乡村的。
但是大家都懂的,有利于韩寒的证据,方舟子选择性地屏蔽掉。
05
方舟子为什么要打假韩寒?
自从他打假韩寒之后,就开始有很多知名主持人采访他,其中就有赵忠祥、老梁。(都向着韩寒说话)
在接受老梁的采访时方舟子表示自己打架韩寒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那时候刚好春节,没人找他约稿,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第二个原因是韩寒是当时的青年精神领袖,方舟子看不惯他;(说白了就是嫉妒他红)
第三个原因是韩寒火,打假别的小作家没意思,打假韩寒,不管成功与否,都可以给他带去巨大的经济利益。
此乃互联网杠精的基本素养:为了杠而杠,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为了爽而杠,我就看不惯你;为了经济利益而杠,杠赢了名声金钱纷至沓来,杠输了也能黑红,制造话题,接受各大媒体的采访。
06
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当你拿着显微镜“打假”他人的时候,他人也可以拿着显微镜打假你。
网友爆料,方舟子多篇论文涉嫌抄袭,其中一篇抄袭美国Root Bernstein教授,方舟子回应称已经向该教授作出解释和交待。
但网友指出Root Bernstein教授并未接受方舟子的道歉,反而写邮件给予方舟子重责。
除了方舟子,网友还发现她老婆的硕士论文也存在严重抄袭现象。
方舟子用“引用不当”为他老婆辩护。
他可以凭借个人主观推测去打假一个让他看不惯的人,面对实锤时,他又有另一套谎言及标准。
更奇葩的是,方舟子还用他之前建立起来的“战功”作为筹码,去威胁别人:
“如果以后郭国松还留在《法治周末》,我就追究法制日报社的领导。如果郭国松去了别的媒体,我就追究那家媒体的领导。哪位媒体领导认为郭国松是合格媒体人且自己一生清白,大可收留他。”
没有人一辈子可以做到像一瓶纯净水一样清清白白,没有半点杂质。
韩寒对方舟子的评价很恰当:他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想搞臭谁就能搞臭谁的能力。
赵忠祥访谈方舟子的末尾,赵忠祥送了他四个字:“好自为之。”
但此时的方舟子,已经在执拗中走向另一条道路。
07
方舟子逃到美国是必然的,一方面是因为他实在得罪了太多人,另一方面是他在国内的公信力已经完全破产了。
他不适合国内环境,美国言论更自由,并且美国对中国也更仇视,在美国方舟子的生意可以分两块来做:
1.捧欧美臭脚;
2.反中。
譬如英国刚提出群体免疫的时候,方舟子写了一篇文章,标题为《遏制新冠病毒只能靠「群体免疫」》。
且不论他说了什么,但从结果来看,之后英国认怂,首相自己公开反对了群体免疫,英国国内的专家也纷纷反对群体免疫。
再譬如,国内在抗击疫情方面比较敏感,他就发文抨击:
国内做了大量努力,全是徒劳的:
不用采取措施,也没有一种传染病能让所有人都得:
戴口罩、勤洗手没用:
不在疫区,该怎么过就怎么过:
国内外的数据证明,我们国家的强力措施是最好、最有效的;
后来欧美国家也开始学习中国戴口罩、勤洗手了;
事实证明假如不采取任何措施,传染病就会对一个国家造成极大的打击,因为医疗崩溃,新冠的致死率将高达10%,甚至更高。
以上这些绝不是因为我生在中国所以要替中国说话,我们国家经济重启了,武汉解封了,但欧美国家还在和疫情做斗争中。
假如美国人真信了方舟子的鬼话,在中美竞争日益激烈的前提下,他倒更像是国内派过去的间谍,和川建国提出在肺部注射消毒水的建议是一个道理。
不过,作为一个生物学博士、一个科普作家,他用自己的双手扒掉了科学的底裤,这点倒是挺讽刺的。
08
方舟子也曾认为蒋方舟的文章是她母亲代笔的。
蒋方舟回应:埋头写作是最好的回应。
后来,蒋方舟近几年因参加《圆桌派》说了一些精彩的话被网友们截图在网上广为流传。
我十分欣赏她关于年轻人要不要考公务员的回答:“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一眼望得到头的一种生活,是一种特别有安全感的生活,是一种奢侈的生活,他们一眼是完全不知道自己明天在哪儿的。”
后面一句话更是令我深有感触:“你必须要么就非常非常努力,要么就非常非常聪明,你才能勉强过上一种平庸的生活。”
被方舟子打假的韩寒,后来放弃了做公知,成为了名吸金能力极强的电影大导演,也当起了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的老板。
唐骏接着做他的微软(中国)CEO,李开复的创新工场越做越大。
2012年,当记者将方舟子无理取闹的言论告诉韩寒后,他忽然摇头笑了,无奈地说:
“祝他早日康复吧。”
病成这样的人,怎能不令人心生怜悯?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