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六弄咖啡馆》里,少女时代的心蕊无意听到小绿拒绝别人的爱意,而真正说出喜欢的对象是她时,她激动的没有思考就跑了过去,猝不及防的给了小绿一个拥抱;而电影另外一个瞬间,当心蕊看到许久未见的小绿送她的光盘里有一句"我与你同在"的话时,她又是那般不经意的给了小绿一个薄如蝉翼的吻,这两样东西,即便时隔多年,小绿依旧格外清晰的记得。
这种郑重得几近冒失,热忱得几近鲁莽的方式,大抵只发生在年少之时。
而随着年碎渐增,人们开始学会去计算感情成本,感情有时候像是个奢侈品,那个为表白半夜站在隔壁女同学楼下谈着吉他自弹自唱一整晚,那些翻山越岭只会见心上人一面的事情;那些为一个人而半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的瞬间,大抵只发生在年少之时。
身边有位姑娘,年少时花费七年去与一个男生苦苦死缠,为他哭过无数回,流过多少泪,也花费过无数心力,当时爱那男生远远胜过爱自己,爱的无怨无悔,义无反顾,无论身边人如何苦劝,她都不撞南墙不回头,一心扑在那男孩身上。我们所有人都以为,她这一辈子都会与那个男孩相爱相杀一直到老,却未料,突然有一天,她转眼就嫁作他人妇,半年内就开始相夫教子,做起了全职太太。
我们好奇问她为何转变如此之快,她淡淡答道"可能觉得青春不再,虚耗不起"。
2
前不久新认识一个男孩子,还没见过几次面,喝过几杯茶,他就开启表白模式,某天闲聊时,突然来了一句"我觉得你挺适合做我女朋友的,正好你未嫁我未娶,我们配一脸。"
看到这条消息,我当时真是哭笑不得,他紧接着再来一句"你要觉得不行,就回复我一声,我们继续做朋友"。看到这个消息,我都觉得尴尬异常。
好像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感情就像是一件待价而沽的商品,被人陈列在超市柜台上,我可以随意看看,觉得合适就买,不合适就再去看看其他店子。
反正哪里都有超市,哪里都有供货,错过一个人,也许有更多个在后头。
正因如此,许多人就像搞抽奖活动一样,不断的去告白,这个人拒绝了,就果断换阵地,去接着下一个人下一场告白活动。
3
光良在《第一次》里曾唱道"第一次我说爱你的时候,呼吸难过,心不停地颤抖,第一次我牵起你的双手,失去方向,不知该往哪走"。成年人的世界里,第一次时的心动和不知所措,都被深深掩埋在记忆之中。
身边有朋友失恋后,开始不停的换对象,谈了一个接一个,就像换衣服一样,每日辗转于不同的爱情的漩涡里,乐此不疲。
谈起感情经,她说"那有啥经验可言,一个不合适就换呗,多谈几个就有经验了"语气轻佻,迥然无异于情场老手。
刘瑜《送你一颗子弹》里,说"爱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个遭遇"而"一个人感情的总量是有限的,如果你把它零敲碎打地用完了,等到需要大额支出的时候,你的账号就已经空了,虽说爱的深度和爱的广度之间,很可能有一个互换性,但我总觉得,真爱是一个对深度而不是对数量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