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畔风铃木,花开满山黄金甲――周日游松山湖风铃木花海
文图/城北听雪
初春的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周六还是南风天,温风习习,周日已是春寒料峭。宋朝诗人宋义有诗《春寒》: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若把巴陵改莞城,倒很符合当下。
周日懒躺床上一上午,想起松山湖的风铃木已花开,风靡了近几日的朋友圈。午饭后便再也坐不住,独自驱车前往松山湖。
天气虽寒,倒也挡不住人们赏花的热情,松山湖畔松湖花海已是人山人海。松山湖附近马路两边车停成了长龙,就近停车已是不可能。我识趣的找了个偏僻的地方停车,沿绿道步行3公里进入松湖花海。
一路上人群摩肩擦踵,一路上叶绿花红流水清清,春色正浓。“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把春色写的妙写得好,天下的春色想必都一样。面对春光浪漫,且慢慢行走,且慢慢欣赏。
踱步通过石桥,目光越过黑压压的人头,前方小山坡上迎来一片金黄。快步前行,忽迎风铃木,夹坡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
山坡草地上,摄客众多,绿草金黄处或弓腰或蹲步,长炮短筒均行摄匆匆。 “远瞻玉树泛珠黄。近见风铃洒馨香。”,这个时候读此句,最是应景了。细细品读,能从中读出远观的金黄,近处的芬香,感受到风铃木的风华和高贵。
小山坡对面,一弯湖水,依山傍林。弯月湖畔,岸边渔者垂钓,小孩嬉戏,湖中泛舟荡漾。
林间红色木棉花、绯红桃花、白色栀子花、黄色风铃木花,夹叉轻烟柳影,真真是清大才子吴伟业笔下的:“鸳鸯湖畔草粘天,二月春深好放船。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溪烟”。
地上落英缤纷,年轻好事者轻拾风铃木花瓣,在地面堆成一个个大大的心形,内画1314。
惟愿天下有情人就如这图所画,执子之手与子皆老,一生一世。
慢步走下山坡,绕道对面,穿云霞而过。缓步迈上山岭,抬望风铃木,株株只见花儿不见叶。沿途满目黄金,树树繁花。
山岭放眼远望,风铃木花开成海,满山尽带黄金甲,一时迷醉了双眼。
山顶花枝招展的游客,摆出不同的姿势,欲把这春天和彩霞留下。
也有人抱着小朋友,独坐一隅,默默看花,却不知浑然天成成了我们眼中的一幅画。
鉴于风铃木花的黄色风采,我回家之后对比了一下“二十四番花信风”,相对应的花期中却没有风铃木花,这让我好生迷惑。
二十四番花信风简称“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节令用语。程大昌《演繁露》卷一:三月花开时,风名花信风。根据农历节气,从小寒到谷雨,共八气,一百二十日。每气十五天,一气又分三候,每五天一候,八气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
梁元帝《纂要》:“一月二番花信风,阴阳寒暖,冬随其时,但先期一日,有风雨微寒者即是。其花则:木兰、李花、杨花、桤花、桐花、楝花、荷花、菱花、木槿、桂花、芦花、兰花、蓼花、桃花、梅花、水仙、山茶---------。
资料记载立春过后,一候迎春,二候樱花,三候望春。不管我如何查找史料,还是找不出风铃花的踪影。
原来风铃木是舶来物种,原产地中南美洲,还是巴西国花,是一种会随着四季变化而更换风貌的树。春季约3-4月间开花,南方天气温暖花期早他乡一月。
花冠漏斗形,也像风铃状,花缘皱曲,花色鲜黄。花朵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又像是一位穿着黄色大衣的美丽姑娘。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风起,风铃花响。
花若有情花亦老,来自遥远的巴西的风铃木花开,是否也在思念她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