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固定行为模式
(1)定义
当某个特定的信号(触发特征)发生时,我们会不假思索地做出相应反应,会作出一系列有规律的、盲目机械的行为。
(2)举例
我们在要别人帮忙的时候,要是能给一个理由,成功的概率会更大。其实加上“因为”这两个字就够了。(人就是单纯地喜欢做事有个理由)
一分钱一分货,价格贵就等于东西好。(哄抬价格反而可能提高销量)
只要出示优惠券就可以按优惠价买到商品。(但可能印刷错误)
(3)基本特点
1)每一次,构成模式的所有行为几乎都是按相同的方式、相同的顺序发生的。当触发器一旦作用,标准的行为就会依次序展开。
2)触发者并不是对手这个整体,而是对手具备的一些特征。通常,只是来犯者整体上微不足道的一小方面。比如颜色。
(4)产生原因
(认知吝啬者)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能力去应对极端复杂的环境,必须频繁利用我们的范式、首选经验等捷径。并且环境越复杂,越会依赖捷径来应对、解决它们。
(5)产生来源
经验习得的心理原则或范式。
(6)理解
1)这些自动化固定行为模式在大部分时间运作良好。
2)但激活它们的触发特征也有可能愚弄我们,使我们在错误的时候产生相应行为。
(7)动物和人类的区别
人类的大多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比低等动物更为灵活,并对大量的触发情境作出反应。
二、影响力武器
(1)作用
引发固定行为模式
(2)具备的相同要素
1)这类武器有能力激活一种近乎机械化的过程。
2)只要掌握了触发这种过程的能力,人们就能从中获利。
3)使用者借助这些武器的威力可以使一个人乖乖就范。
(3)举例——对比原理
1)定义
要是第二样东西跟第一样东西有着相当的不同,那么,我们往往会认为二者的区别比实际上更大。
2)相关实验
温度知觉对比(一只手冷水,一只手热水,过一段时间再分别放入温水),说明基于先前所发生事件的性质,相同的东西会显得极为不同。
3)应用
服装销售(先看最贵的,后面的即便贵也不觉得。反过来只让让贵的显得更贵)
房地产销售(先看垃圾房再看好的)
汽车销售(先谈车的钱,再谈备选配件:单独提出各个选项,每一项的小价目和已经确定的大价目相比简直不足一提。
武器1互惠:要是人家给了我们什么好处,我们应当尽量回报。
总结
互惠原理是人类独特的适应机制,有了它,人类才得以实现劳动分工,交换不同形式的商品和服务,让个体相互依赖、凝结成高效率的单位。
它之所以能发挥作用,是引发了人们的亏欠感和社会道德压力。为了缓解内心负担,我们会不自觉地去承担。
应用这个原理的技巧,一是先施恩后索取,二是拒绝-后撤术,这是互惠原理的发展,通过提出一个比较高的条件(明知道是无法实现的),让对方拒绝,而使得对方产生一种愧疚的心理,从而希望对其进行补偿,这个时候提出一个低一些的要求(实际目的),这个要求就会比单独提出来会容易实现。
为了不让别人利用这一原理达到私利,我们应该提高判断能力,恩惠用恩惠回报,诡计则不必回报。对于另有所图的人不必理会。
(一)心理基础
(1)亏欠感让人觉得很不舒服。这种感觉源于社会文化和从小的教育培养。
(2)社会压力:违背互惠原理,接受而不试图回报他人善举的人,是不受社会群体欢迎的。
(二)特点
(1)威力大:其效力之强,压过了影响顺从决策的另一个因素——是否喜欢提出要求的人。意味着,你即便不怎么喜欢对方,只要在请求前先施个小恩惠,就能极大地提高我们答应的概率。
(2)适用于强加的恩惠:一个人靠着硬塞给我们一些好处,就能触发我们的亏欠感。哪怕一件礼物讨厌到让人已有机会就扔掉的地步,但仍然管用。
(3)可触发不对等交换:别人最初给予的小小恩惠,能够让当事人产生亏欠感,最终回报以大得多的恩惠。
(三)使用技巧
(1)先给人恩惠再索取回报。
举例:商场的免费试用
(2)互惠式让步:一个人从大请求退让到小请求,另一个人则要从不顺从变成顺从。
1)产生原因
迫使接受了对方让步的人以同样的方式回应。
由于接受了让步的人有回报的义务,人们就乐意率先让步,从而启动有益的交换过程。这促进了妥协过程。
2)心理基础
觉得自己对谈判的最终结果负有更多的责任感。
满意感:靠着我的努力,对手“退让”了。
3)应用:拒绝-后撤术:先提大要求,后提小要求。小要求才是你真正的要求。最初的请求越大,效果越好。但不能极端到不合情理的地步,会被认为缺乏诚意。(同时应用了互惠原理和感知对比原理)
4)举例
零售店“往最高了说”。
想借5元,先说借10元,被拒绝后再说借5元。
(四)拒绝对策
恩惠用恩惠回报,诡计则不必回报:倘若提议确实赞成,就不妨接受;倘若这一提议别有所图(比如销售策略),那么我们就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