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们一直都在学习,上学时要学习各种科目,工作了想提高自己的职场技能,都希望能够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建立有效的学习体系,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学习之道》的作者芭芭拉从小对数学和科学深恶痛绝,高中的数理成绩一直不及格。她大学攻读的是斯拉夫语言和文学专业,但后来又拿到了系统工程学的博士学位,成为了工程学教授。这样的经历看起来不可思议,但作者向我们证明了,文理兼得是有可能的。掌握好学习方法,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远超出自己的想象,学习效率能够大大提高。
无论你是埋头苦干准备期末考试的学生,还是想学习新技能,提高业务能力的职场精英,或者是希望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更加深入,本书都能够给你带来启发,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会更加高效的学习。
此次分享主要介绍了四大块的内容,分别是:两种思维模式——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组块,拖延和考试。
在开始介绍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之前,首先给大家介绍一场象棋比赛。可能大家会心存疑惑:象棋比赛跟思维模式有什么关系?不要着急,在我介绍完之后,大家的困惑应该就能迎刃而解了。
在一场国际象棋比赛的快棋赛中,传奇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和13岁的卡尔森对战。在比赛过程中,时间紧迫,但卡尔森却离开棋盘到一旁晃悠去了。卡斯帕罗夫因为卡尔森的举动乱了阵脚,最后没能完胜,而是和卡尔森打成了平手。
在紧张的赛事中,卡尔森竟然脱离了比赛,去一旁放松,然后还能和对手打平,这看起来似乎很不可思议。实际上,这是卡尔森的比赛策略,通过把思维从专注模式切换到发散模式,利用大脑后台找寻新的棋路。
听到这儿,想必大家都想知道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到底指的是什么吧。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种思维模式。
专注思维指的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发散思维指的是比较放松的休息状态。当我们在听课或者记读书笔记的时候,我们就处于专注模式;当我们在听音乐或者冥想的时候,就是处于发散模式。
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就像是手电筒的光,专注模式就如同手电筒的强光,打在某个目标上,发射模式就是把手电筒照向远处,照亮的范围广。
为什么我们要有这两种思维模式呢?这可能跟我们大脑的运转方式有关。大脑的左半球与慎重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事项联系更紧密,更擅长于逻辑性的思考;大脑的右半球主要与他人互动或者处理情绪之类的活动有关。而这两种思维模式,都需要两个大脑半球的同时参与。
专注模式是把精神集中于已在脑中形成紧密关联的事物上,如果已经掌握了基础概念,那么就很容易开启专注模式。发散模式主要是把相距甚远的想法连接在一起,如果遇到之前没有处理过的问题,发散模式更容易帮助找到解决方法。
了解了这两种思维模式,那我们怎么样才能快速的切换这两种思维模式呢?
要想从专注模式切换到发现模式,听音乐,冥想,睡觉都是不错的方式。不过,上网,打游戏,看电影这些获得虽然也能让你放松,但有可能会把你拉入到更加专注的状态中。
要想从发散模式切换到专注模式,可以试试番茄工作法。不一定要求任务的完成量怎样,但是可以通过它来帮助自己进入状态。
上面提到了睡觉的方式来切换到发散模式,这一点其实很重要。更准确的来说,应该是要学会主动休息。注意力集中的时长有限,如果不给自己休息调整的时间,那么后续的效率肯定会越来越低。有研究表明,人在醒着的时候,大脑会产生有毒物质,而在睡眠中,脑细胞会收缩,细胞间隙变大,脑脊液会冲掉细胞间的毒素。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大脑的健康,是学习和记忆的重要环节。
了解了大脑的两种思维模式,下面让我们来学习如何把工作记忆更快的转换为长期记忆的秘诀吧。没错,接下来要介绍的就是组块学习法。
组块是什么呢?组块是更具意义将信息碎片组成的集合。当我们看到字母t和字母o时,大脑里想到应该是单词to。把想法组块后,只需要记住其中的要领,不需要关注太多的细枝末节,这样就能大大的减少信息所占的空间,减轻大脑的负担,有利于把工作记忆更快的转化为长期记忆。
怎样构建组块呢?组块的构建有三个主要的步骤。第一步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组块的信息上。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或者解题方法时,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才能创造新的神经模型;第二步是要理解要学习的基本概念。如果不能理解关键要义,新的组块很难创建出来。第三步是要获取背景信息。不能只是孤立的知道组块怎么构建,还要知道什么时候能够用到这个组块。也就是说不能只满足于理解某个具体的问题,要能够看出是哪一类问题,这样大脑才能更快的提取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如何提高大脑的组块能力呢?主动回想。什么是主动回想呢?被动的重复学习过的内容不叫主动回想哦,主动回想是指让大脑主动提取关键概念,这样有利于新组块的形成。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主动回想就是指把书合上,自己回想看过的主要内容,可以在脑海中回想,也可以用笔写下来。这样回想之后,我们对于书中的内容会理解的更深,同时也会记忆的更加牢固。
在学习基础概念的时候,不要只孤立的记忆概念,要把它们与已经学过的概念联系起来,这样有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
在了解了学习方法之后,可能有的小伙伴还是会遇到学习障碍,不能很好的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还有一个大的障碍摆在我们面前,就是我们常会提到的拖延症。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有深受拖延症所累的情况,今天就让我们来深入理解一下拖延症形成的机制,学习一些预防拖延的小技巧吧。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打开电脑准备来完成作业,可是网页界面一弹出来,自己就不由自主的开始看网页新闻,刷微博或者看视频。内心还在安慰自己,“我就玩一会儿,然后再写作业”,结果等自己回过神来,想写作业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几个小时了,然后自己只好拼命把作业赶完。
为什么我们容易在某些事上拖延呢?因为我们拖延的,往往是让我们感到不安的事情。写作业或者完成工作,都是我们不喜欢的事情,需要耗费脑力去完成。有研究显示,如果对某项事情恐惧,仅仅是想到这件事情,大脑中的痛觉中心就会被激活,于是就会产生畏缩情绪。拖延还容易成瘾,因为拖延会让我们感觉到暂时的解脱,不用去想自己畏惧的事情,于是每次遇到不喜欢的事情,大脑就会习惯性的做出同样的反应,逃到令自己感觉开心的事情中去,获得暂时性的感觉良好。
要想改变拖延的习惯,需要改变大脑做出的习惯性反应。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习惯是如何形成的吧。习惯分为四个部分:信号,反应程序,奖励机制和信念。
在上面描述的情景中,打开电脑,弹出网页就是信号,能够触发你的反应。上网,刷微博或者看视频就是反应程序,是对信号做出的反应。当然,关闭网页,马上开始写作业也是一种反应程序。在作业完成后,让自己看会儿视频,放松一下,可以是给自己的奖励。觉得自己不可能改掉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赶作业的心理可以是你的信念。
在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对于信号的反应机制很重要。大脑习惯于做不太痛苦的事情,每次接受到信号后,大脑想自动进入这个反应程序,所以当到这个压力点时,就要主动注意去改变旧习惯。怎样帮助自己去改变旧习惯呢?
通过关注过程而非结果。一想到写作业,自己就会很头痛,因为自己想到要把作业全部写完这个结果,所以就开始产生了畏缩情绪,然后开始拖延。试试把焦点转换到做作业的过程上吧,不要想着自己要完成多少道题或者完成工作任务,就只要想着自己先做二十分钟作业,不要管自己能做多少,先做二十分钟再说。研究拖延症的专家丽塔认为,“对一项任务的恐惧比这项任务本身消耗更多的时间和能量。”因此,当你真正投入地去写作业时,你会发现痛苦感逐渐消失了。
奖励机制对于习惯的养成也很重要。习惯的强大在于它能造成神经层面的欲望,要想克服之前的欲望,就要给自己一个新奖励。当自己不想写作业想拖延的时候,就要提前给自己设定一个完成作业后的奖励,这样大脑的反应路径才能够得到重塑。
要改变拖延的习惯,一定要有“自己一定能行的信念”。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够战胜拖延,遇到压力时,就会很容易的退回到原来的反应机制里。“心理对照”是帮助自己树立信心的一个好方法。如果你打算减肥,可以找一张自己觉得身材线条的人的照片贴在自己经常能看到的地方,当自己犯懒不想运动时,能够提醒自己,让自己充满动力。
学习了对抗拖延的小技巧之后,来看看一提起就头疼的考试吧。从小到大,经历过的考试真是不计其数,小到随堂测验,大到高考,但是每次只要提到考试,还是会心里发怵。本书的作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考试,同时分享了一些帮助应对考试的小技巧,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考试本身就是效果非凡的学习经历。“考试是效果非凡的学习经历?这不是在开玩笑吗?考试除了增加了自己的紧张情绪之外,我看不出来它有什么益处”,这是我最开始看到这句话时内心的想法。在看完作者的介绍之后,我理解了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在提高自己构建组块能力的方法时,介绍了主动回想的方法。仔细想想,其实考试就是主动回想的一种形式。通过解答不同的问题,从大脑中提取相应的关键信息,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除此之外,考试通常是不同章节的知识点穿插在一起,这样更加能够看出自己对知识点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平时自己主动回想的时候,可能涉及到的往往只是某一章的内容,很少会有把所有的知识点混合在一起的过程。
如何缓解考试时的紧张情绪呢?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呼吸上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腹部放松,把手放到腹部上,慢慢深吸一口气,感受自己的手在慢慢向外移动,这样深呼吸,能够帮助自己冷静下来。不要等到考试时才开始这样做哦,要在临近考试前几周就开始练习,每天练习两三分钟,到了考试的时候,自己就能够很容易的进入这种放松模式了。
在临近考试前,把自己对于考试的感觉和想法写下来也会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书写有助于释放大脑中的负面想法,这样能够有效的减轻压力对考场表现的负面影响,让负面想法不会在紧要关头让自己分心。
正念也能够帮助自己缓解考试时的紧张情绪。关注自然产生的想法,忽视随之而来的情感投射。临近考试,自然的想法是“我快要考试了”,而随之而来的情感投射是“如果我考的不好,不及格该怎么办”。学会重新看待这些念头,把它们单纯的看作是附随的情感投射,大脑更容易放松和平静下来。
通过上面的介绍,不知道大家对于考试的畏惧情绪是不是减少了一些呢。希望上面分享的小技巧能够帮助大家有效的缓解考试时的紧张情绪,考试能够取得好成绩。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最后小小的总结一下吧。认识到大脑的两种思维模式,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两种模式的快速切换,快速找到解题思路;了解了组块学习法,更快地把工作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了解习惯的形成机制,战胜拖延;重新认识考试,缓解考试的紧张情绪,从容面对考试。
希望我的分享能够让小伙伴们有所收获,希望大家在学习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