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豪格、多尔衮的这场皇位争夺赛中,有几个失意者。
最大的失意者当然是豪格。
在皇太极死的这个节点,几个重量级人物的爵位情况如下。
第一阶级:代善,礼亲王;济尔哈朗,郑亲王;多尔衮,睿亲王;豪格,肃亲王。
第二阶级:多铎,豫郡王;阿济格,武英郡王。
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成了左右辅政,注意,此时还没有“摄政”这个称呼,他两占的便宜之大自不必说;代善年迈,不想过问朝政,自然也就不在乎什么摄政不摄政;至于阿济格和多铎,虽然多铎也想当皇帝,但是他哥哥多尔衮摄政,对他而言也不能算是失败。他们本来就是胞兄弟,况且多尔衮揽权之后,视多铎为心腹羽翼,委以重任,或带同作战,或任为主帅。多铎从此声名显赫,成为明清之际的风云人物。
这样一来,本来最名正言顺接班的豪格,不仅失去了皇位,还没捞到摄政资格,成为最大的失意者。
但是这里我们先不说豪格,因为有个人的伤心程度比豪格更甚,他的名字叫硕讬。
硕讬是代善的第二子,他的哥哥、也就是代善的长子叫岳讬,是个相当重量级的人物,其地位在皇太极时代可与阿济格相媲美,如果不是老努特别宠爱阿济格,轮军功、资历,他还在阿济格之上。
但是在崇德三年征明之战中,岳讬感染天花而死。
岳讬死后,硕讬就成了两红旗的领军人物,当然,也成了皇太极的心腹大患。
皇太极惦记代善的两红旗,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代善比皇太极大九岁,按照皇太极心里的小算盘,虽然我实在磨不开面子,不好意思对四大贝勒之一、全力拥戴自己上位、小心翼翼装孙子的老哥哥下手,可是我熬也得熬死你。把你熬死,我再接管两红旗,顺理成章。
而这有一个先决条件,不能让代善的儿子接班干。
怎么才能不让代善的儿子们接班呢?就得限制他们的爵位和官职。
怎么限制呢?通俗点说就是,立功后赏钱不赐爵,犯错后重罚再削爵。
先看看岳讬。
岳讬比皇太极小七岁,因为代善的缘故,他从小是被皇太极的生母孟古抚养长大的。
代善这个人,是个十足的渣男,具体表现如下:
萨尔浒之战后,努尔哈赤计划在萨尔浒为诸王公贝勒新建住宅。房子盖好了,代善一看,我去,怎么儿子岳讬的房子盖得比我好呢,就找了另外两大贝勒,也就是没脑子的莽古尔泰和阿敏,他们三个一起去恫吓岳讬,要强行跟自己的长子换房子。
如果你觉得这种跟自己儿子抢房子的行为还不够渣,别急,还有更过分的。
岳讬和硕讬是代善第一任老婆李佳氏所生,后来李佳氏死了,代善又迎娶了继福晋叶赫那拉氏。这个叶赫那拉氏妹子跟皇太极的侧福晋叶赫那拉氏是亲姐妹,也就是之前提到过的那个被皇太极赐给大臣的妃子。
找了新老婆后,代善开始虐待前妻的儿子。当时跟代善住在一起的硕讬不能忍受这种虐待,被迫离家出走。代善听闻后不经调查,直接去找老爹努尔哈赤告状,一口咬定硕讬是投降明朝去了,先后六次请求努尔哈赤定罪,要斩杀硕讬。
后来硕讬被找到了,努尔哈赤并没有仓促杀掉他,而是开始案件调查,详细了解了硕讬的境遇。通过调查,努尔哈赤得知,岳讬、硕讬这两个代善前期所生的儿子,他两的资产均比其他的异母弟弟要差许多。
你应该还记得,我之前说过,努尔哈赤童年的悲惨遭遇,就是因为后妈虐待而亲爹不管造成的,感同身受啊!
努尔哈赤大怒,严厉斥责了代善,废黜代善已经类似太子的地位,并令岳讬、硕讬与代善分家。
后来,努尔哈赤死后,岳讬与萨哈璘极力劝谏父亲代善拥立皇太极,可谓皇太极登基的第一功臣。
就这么个人,我们来看看皇太极登基后是怎么对待他的。
之前我曾经说过,崇德元年,皇太极登基后封的六大亲王,其中之一就有和硕成亲王岳讬。这会儿的岳讬可谓根正苗红,作为六大亲王之一,就等着接老爹代善的班了。
你应该还记得,四月豪格、岳讬封王后,八月豪格就因为“党岳讬”而被处罚。既然豪格都被处罚了,岳讬老兄自然也是在劫难逃。
作为被豪格“结党”的对象,岳讬被指控罪名如下:
1、莽古尔泰出事儿的时候,岳讬曾经有意包庇;2、离间济尔哈朗和豪格的关系。
没了。
按说就这么两条罪状,罚点钱、降一级也就完了,这也算是从严处置了,可是,在亲王、贝勒的议政会上,岳讬这点罪行竟然被认定为死罪。
我之前说过,皇太极登基后,大大扩大了可议政人员的范围,凡是皇太极看得顺眼的、听话的,不管你职位、爵位高低,通通拉进议政会,怎么投票都得按他的意思来。
所以,你懂的。
就在岳讬老兄即将退场的关键时刻,仁爱、宽厚的皇太极同志登场了,他首先澄清了议政会的决议跟自己绝无关系,然后表示我跟岳讬这么铁,怎么忍心让他死呢?最后,他发自肺腑地请求议政会“从轻”处罚。
在场的议政官员被皇太极的深情所感动,制定了一个“从轻”处罚方案。皇太极看了立刻拍板。
这个处罚措施是:岳讬从亲王直接降到贝勒,相当于连降两级,罢免兵部的职务,罚银一千两。
然后,岳讬跪在地上,感激涕零的表示自己能够起死回生,都是因为皇太极的仁爱。
你以为到这儿就结束了?
早着呢。
豪格、多尔衮能够被降级后恢复,是因为他两是皇太极的嫡系。而岳讬,很明显不在这个范畴之内。
崇德二年,海兰珠生了个儿子,据说产子那天,有道红光射入关雎宫,皇太极立刻发布大赦令。蒙古诸部一听,咱嫁出去的妹子生儿子了,于是就派出代表团来送礼,也就是进贡。
皇太极为了答谢不远万里而来的送礼使团,在演武场设宴,款待蒙古使臣。
皇太极之所以要在演武场设宴,是因为这次进贡的代表团来自喀尔喀蒙古。喀尔喀蒙古就是今天的蒙古国,也称外蒙古,当时这个地方可不是皇太极的直属之地。
林丹汗还活着的时候,喀尔喀蒙古三大部均向察哈尔臣服,但是皇太极干掉林丹汗后,这三部与后金只是维持了面子上的进贡,并没有臣属,与后金还多次发生战争。
所以,皇太极这次设宴,也有震慑的意思。
在皇太极的安排下,诸位亲王、贝勒轮流展示武艺,最主要的项目就是射箭。
轮到岳讬的时候,他推辞自己不善射,就不射了。
皇太极却说,不急,你可以慢慢射,你要是不射,其他的亲王贝勒会不高兴。
岳讬无奈,连射五箭,无一中靶,看得在场的蒙古使臣捧腹大笑。类似“就这水平,在我们蒙古早就怎么怎么了”,这种话,肯定也没少说。
岳讬恼羞成怒,将手中的弓掷向蒙古使臣,引发了一次不大不小的外交危机。
事后,诸王公、贝勒再次组成正义的法庭,审判岳讬,定罪还是两条:一是妄自尊大;二是当众犯罪,判决结果还是死刑。
然后,宽宏大量的皇太极又登场了,还是老一套,我就不啰嗦了。处置结果为:将岳讬从多罗贝勒降为固山贝子,罢部任,罚锾,暂令在家思过不准出门。
固山贝子为清朝宗室封爵第四级,从高到低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而对于老努嫡系血亲来说,这就算是个入门级别的爵位。也就是说,本来准备接任旗主的和硕成亲王岳讬,两年之内就回到了解放前,彻底失去了翻身的希望。
皇太极这个人,实在是个狡猾狡猾的人,我看过几篇自媒体,竟然还说皇太极喜欢岳讬,而且喜欢的不要不要的,那写这些东西的人大概率是看到过以下资料。
崇德三年,清军以多尔衮、岳讬为主将,绕道蒙古,从密云东面的墙子岭、喜峰口东面的青山口,突破长城要塞,沿着运河往南直到济南,俘获了人畜46万。明廷急调辽东前锋总兵祖大寿入援。卢象升拼死奋战,弹尽粮绝,最后阵亡。史称“戊寅之变”。
多尔衮率领满载而归的远征军回到盛京,在汇报战绩时,没有岳讬的名字。
然后,就是皇太极的精彩表演时间,以下内容引自《清史稿》。
上(皇太极)惊问,始闻丧(岳讬病死的消息),大恸(超级悲伤),辍膳(不吃饭),命毋使礼亲王知(怕刚刚因为请姐姐吃饭事件被他恶整的老哥哥伤心)。丧(灵柩)还,上至沙岭遥奠;还宫,辍朝三日。诏封为克勤郡王,赐驼五、马二、银万。
每当我看到这里,我就会发自内心的佩服奥斯卡影帝皇太极,他给死人封官,向来是不吝啬的。
但是,你也要知道,岳讬死后追谥的“多罗克勤郡王”,比他生前的最高爵位和硕成亲王还要矮一级。而通常来说,给死人追封通常要比生前的最高官职大一些。
像后来的摄政王多尔衮,死后追封时,已经没有比“皇父摄政王”更高的官位,顺治就给他追封了一个“清成宗、义皇帝”。顺治恨多尔衮恨到还没过头七就开始搞他,尚且能够给他追封比生前更高一级的官职,你再回头看看岳讬,就知道皇太极到底是不是真心喜欢他了。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以为岳讬已经够惨了呢?
请不要着急怜悯,因为硕讬更惨。
天聪四年,后金军攻克永平,阿敏率军驻守,硕讬在阿敏军中,被孙承宗打败,硕讬坐削爵。
他被削去的爵位,是固山贝子,也就是之前提到过的嫡亲宗室入门级爵位。
天聪五年,硕讬跟随大军攻打锦州,明兵攻阿济格营,硕讬力战,大腿被砍伤,皇太极带着金银来探望他。
当年,硕讬带伤上阵,击败了张春率领的救援大凌河的明军,他的手在战斗中又受伤了。皇太极很高兴,狠狠地表扬了他一番,下令赏赐其采缎十、布百。
天聪八年,硕讬跟随代善自喀喇鄂博攻得胜堡,克之。又击败了朔州的明军骑兵。跟他弟弟萨哈璘一起攻克代州,拔崞县,克原平驿。
鉴于硕讬立了这么大的功劳,皇太极决定,恢复他固山贝子的爵位。。。
崇德元年,硕讬跟随大军攻伐朝鲜,围南汉山城,败援兵二万馀。
无赏赐。
崇德二年,硕讬偕阿济格攻克皮岛,皇太极大喜,犒赏三军。犒赏结果:统帅硕讬,无赏赐;统帅阿济格,口头表扬;连长鳌拜,以首功晋爵三等男,赐号“巴图鲁”。
崇德四年,硕讬因为使用了超出自己规格的物品,被皇太极处罚,从固山贝子降为辅国公。
当年,硕讬偕阿尔格伐明,俘获了无数人畜。
皇太极很高兴,又狠狠地赏赐了硕讬,赐给他骆驼一匹,马一匹。
崇德五年六月,硕讬从多尔衮围锦州,然后就发生了我们之前说过的移营事件。
皇太极自然不能放过这个恶整硕讬的机会,他的原话如下:
“尔罪多矣!朕屡宥,尔屡犯,若不关己者。后当任法司治之,不汝宥也!”
我要是硕讬,一定会仰天高喊:“苍天啊!这究竟是为什么!”
“为什么我立了功,总是给我一、两匹马和百八十匹布的重赏?”
“为什么我犯了错,爵位就一降再降?”
“为什么犯同样的错误,人家多尔衮得到的回复是:朕爱尔过于诸子弟;而我得到的答复是:尔罪多矣!”
正是因为在皇太极时代郁郁不得志,使得硕讬对皇太极死后的政治格局抱有很大的期待。用通俗点的话说就是,总算把你熬死了,也该轮到我出头了吧。可是,因为他老爹不作为的态度,两红旗在这次斗争中并没有捞到好处。
而从崇德六年开始,硕讬跟多尔衮同驻锦州,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现在多尔衮发达了,硕讬就想依仗多尔衮实现自己的封王掌旗的愿望。
而要想让多尔衮帮助自己实现这个愿望,就必须在他面前好好表现一下,譬如有“拥立之功”。
此时跟硕讬持有同样想法的还有阿达礼。
阿达礼是代善第三子萨哈璘的长子。这个萨哈璘之前我提过一嘴,就是那位精通满蒙汉文的仁兄。他在拥立皇太极的过程中也出了大力,皇太极十分欣赏他。在崇德元年皇太极分封诸王时,本来打算封萨哈璘为和硕颖亲王,但没想到他于当年病逝,其子阿达礼承袭为多罗郡王。
也就是说,崇德元年的封王中,一共封了六个亲王,封王未遂一人,即萨哈璘。一共七个亲王,代善家族就占了三个,这皇太极要是不忌惮,当然是说不过去的。
阿达礼降一级承袭了萨哈璘的爵位,即郡王,成为了整个代善家族中仅次于代善的第二高爵位。他的大爷岳讬,死之前不过是个贝子,他的二大爷硕讬,此时也是个贝子,六叔满达海此时不过是个辅国公,比他自己的爵位要矮两格,这让阿达礼的自信心爆棚。
而在这次册立之争中,他作为两红旗的一员,也没捞到啥好处。所以,他跟硕讬一样,有着强烈的进取心。
然后他跟硕讬一起,搞了下面的事情。
《清世祖实录》记载:
多罗郡王阿达礼往谓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曰:“王正大位,我当从王。”
又往谓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曰:“和硕礼亲王,命我常至其府中往来。”
又固山贝子硕讬遣吴丹至和硕睿亲王所,言内大臣图尔格及御前侍卫等皆从我谋矣,王可自立为君。
阿达礼、硕讬又往视和硕礼亲王代善足疾,偕多罗贝勒罗洛宏同行。阿达礼、硕讬登床,附和硕礼亲王耳语曰:“众已定议和硕睿亲王矣,王何默默?”
《沈馆录》记载:
俊王(阿达礼,多罗郡王)及小退密(硕讬)言于大王(代善)曰:“今立稚儿,国事可知。不可不速为处置云。”
则大王(代善)曰:“既立誓天,何出此言?更勿生他意。”
通俗点说,就是阿达礼和硕讬开始谋立多尔衮为帝。
阿达礼去找多尔衮,意思是让多尔衮称帝,他当“从王”。多尔衮未置可否。
然后阿达礼又去找济尔哈朗,沟通双方关系。
之后硕讬派人秘密告诉多尔衮,说两黄旗的内大臣图尔格及御前侍卫我都沟通好了,多尔衮可以登基称帝。
然后,他两又去找老爹代善,告知他们正在私下串联拥立多尔衮,让老爹发声。
代善拒绝。
《沈馆录》中还记载,硕讬、阿达礼还去找过多铎,但是多铎闭门不见。
这会儿的局势对刚刚志得意满的多尔衮来说,就很微妙了。
本文出自大鹏人文《前清风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