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玩游戏只为了“合群”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人都要合群,如果你不合群就会被排斥,会被说高冷不好相处,所以慢慢的人们为了不被孤立,开始了一种叫“伪合群”的生活状态。
可是,人一定要合群吗?
最近一个朋友刚换工作,却学会了玩游戏,让我很吃惊。
以前的她是一个内向文静的女孩子,每天晚上都会去健身房锻炼或者是在家看书等,游戏碰都没碰过。
现在的她,每天下班后就在家,和同事开黑,一玩就是一晚上。
问其玩游戏的原因,她说道:
“我刚换工作,新公司的同事都在打游戏,我要是不玩的话和他们都没话题,那样会显得我不合群的。”
为了合群,就这么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改变了一个人的生活习性。但是你可知道你所谓的合群,其实是在被平庸化。
你将时间花在“合群”上,就注定花在“自我提升”上的时间就少了。
当你合群时,你是真的喜欢,还是在伪装?也许你心里明白那不是你喜欢的,但是合群已经大过于你内心的想法。
在中国,集体主义文化一直盛行,所以多少的中国年轻人,正陷入一种叫“伪合群”的状态中。
明明不喜欢看综艺,为了合群,开始看时下热门的综艺节目;
明明下班后想休息,为了合群,选择去和同事应酬聚会;
明明假期和家人说好回家,为了合群,朋友组织旅游就跟着去了。
慢慢的,我们不知道自己喜欢的事是自己喜欢的还是因为别人喜欢,慢慢的,我们成了和大家一样的人。
有人说:“人生就像俄罗斯方块,你合群了,也就消失了。”
因为你跟着大众的脚步,原来有个性的你不在了,涌入了大众的圈子,最后你忘了你有什么不同。
(2)
优秀的人都选理科,所以我也选择理科。
《无问西东》中的吴岭澜国文满分,英文也好,按理说在选科的时候他应该是选文科,做一些自己擅长和热爱的东西才对。
可是,因为身边的大部分人都选择理科,所以他在选科时放弃了自己喜爱的文科,选择了理科。
他本可以在文科大放异彩,做自己喜欢做的文学,可是却为了合群,他选择了理科。
之后他的理科成绩一塌糊涂,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信心日渐消散,老师找他谈话问他为什么选择理科。
他说优秀的人都选理科。是的,因为优秀的人都选理科,所以他也选择了自己并不擅长的理科。
选文选理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很多人对文科都存在偏见,都认为只有不会读书的人才会选文科。
所以很多人为了证明自己是优秀的,都跟随潮流选择理科。
选择,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选择,但是我们又有多少人真正遵从了内心的选择。
我们像初期的吴岭澜一样徘徊纠结,终究是选择了看起来更容易的一条路。
我们似乎都没思考过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擅长的是什么,只因为别人说这条路容易走,所以我们就走了。
最后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别人选择,我们就选择。像近年来大热的教师资格证,公务员考试,似乎更加证实了这一点。
是时候,停下来,问问自己真实的想法了。不为了合群而选择,为自己做一次选择吧。
(3)
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早就开始了
曾在知乎看到一个叫姚语寒的网友分享他宿舍最早起来的室友的故事,引来网友的热议和赞同。
他的一个研究生室友,每天是宿舍最早起来的,早上6:00起床雷打不动听CNN,这样坚持了三年。
毕业后大家都去考公务员或者进企业,他却走了一条不寻常路,去阿联酋航空做空乘。
在大家都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逐渐变得大众化的时候,他的室友已经飞遍了大江南北,看遍了万水千山。
后来可能是飞累了,五年后回国又考回公务员,在政府外事办公室工作,几年攒下的钱在单位附近买了个小公寓,一直未婚,他每个假期都飞国外,给自己放松。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么一对比,显得我们的合群是多么的平庸。
我们按部就班地生活,一毕业找个稳定的工作,幻想着等攒够钱,有一天能周游世界。
但是久而久之发现时间越来越少,钱怎么都攒不够,想去地方一直没去。
而不合群的他,趁年轻已经先一步周游世界,再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似乎这才是人生正确的打开方式。
也许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早在十年前某个清晨6:00就已经开始了。
有的人在大学期间就每天早起学习,独来独往,不管别人的眼光,只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的行动。
而合群的一部分人,为了不掉队,拼命挤进各种社团学生会,参加各种对自己没多大意义的活动,拼命的伪装自己。
正如最近大热的《带着爸爸去留学》中有一个片段是武翰祥强制把武丹丹安排到条件好的寄宿家庭。
武翰祥告诉女儿:人多的地方都热乎,尤其是穷人多的地方,但是有句老话叫高处不胜寒,这是两种考验。
如果说人这一辈子都被这种热乎气儿裹住了脚或者说是耐不住这种寂寞的透心儿凉,那人这一辈子估计就甭想混出个人样了。
话糙理不糙,所以强者往往都是孤独的,因为他们耐得住寂寞,不随波逐流。
(4)
选择性的“合群”,做真实的自己
韩雪是娱乐圈里的一股清流,她不仅长相出众,性格也非常讨喜。曾有人这样评价韩雪:没有她拒绝不了的饭局。
在一个综艺节目里,主持人问韩雪属于合群的还是不合群的呢?之后韩雪的的回答让我特别喜欢。
她说:“我取决于想不想融入那个群,我想融入那个群我可合群了,我不想融入那个群,我也不会进去的。”
简单干脆,相当的霸气,也是非常的有个性。也可以看出韩雪的思想非常独立。
她是个不会被他人和生活所左右的人,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会明白孰轻孰重。
她不会把自己的时间放在不必要的事情上面,就像是聚会一样,她知道有的聚会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她就不会参加。
不是不“合群”,而是选择性的“合群”,选择自己想融入的,选择对自己有意义的群。
不被他人左右,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样才是做最真实的自己。
做一个清醒的人,不必刻意迎合,你要知道有些事,选择权在于你,你的人生轨迹要怎么走也取决你自己。
(5)
在《一禅小和尚》中一禅和师傅有这么一段对话:
一禅:师父,你怎么老是一个人玩儿啊?也不见你多交多几个朋友 。
师父:孤独是种境界。
一禅:不合群
师父:人呐,不合群只是表面的孤独;合群了,就会变成内心的孤独。
合群,只是看起来不孤单而已,心灵世界的合群才是可遇不可求。
总会有那么一些人与外界保持着一定距离,却有着丰富的个人世界。
古往今来,不合群的人有很多:张爱玲性格孤傲,不合群的她留下了经典的文学作品;三毛潇洒不羁,不合群的她为我们探路撒哈拉大沙漠……他们忍过了最深的孤独,造就了非凡的人生。
所以没必要去你不想去的聚会,没必要讨好所有的人,更没必要让自己看起来很合群。
你的时间应该花在让自己更好的事情上,毕竟世界上大多数人只看得见你的优秀。
希望你合群也可以活出惬意人生,不合群也可以过得傲骨铮铮。不必刻意迎合,不必强迫合群,做最真实的你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