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老罗发布了他的新款旗舰手机M1和M1L,紧接着,朋友圈被老罗的 “情怀” 刷屏了, 一个个拿着iPhone手机拿着小米、华为手机在那里燃着老罗的“情怀”。
2013年,海淀剧场,Smartisan OS发布会,当时,整场发布会,“情怀”是罗永浩口中迸出频率最高的两个字。一边说着要做智能手机时代的工匠,一边却将强烈的理念和情感作为最大的卖点。也就因为“情怀”,老罗的锤子在对手如林的智能手机行业,闯出了一片天空,取得了不俗的市场业绩。
情怀成了一个特别文艺特别火的词汇,好像不说自己有情怀就显得逼格低缺格调似的。互联网时代的产品经理个个都标榜情怀,好像没有点情怀就做不了产品似的。
我不是要喷老罗的“情怀”,我是要说那些动不动就把“情怀”挂在嘴边上的人。
情怀是什么?
百度百科是这么解释的,一种高尚的心境、情趣和胸怀;以人的情感为基础与所生发的情绪相对应。
我有一个朋友,从来不看篮球,也认不出来几个球星,但是她却为在朋友圈发了十几篇科比退役的文章。我说你能认出来科比吗?他是哪个队的?他都有哪些成绩?朋友摇摇头,我问她为什么要转发那些朋友圈,她说那是一种“情怀”,我说好吧,科比的足球踢得不错,然后朋友反问原来科比不是打篮球的呀……
要说知道紫金王朝当年的辉煌的人,要说了解美国篮球梦之队的人,要说一个从乔丹到加索尔到科比每场都看得人,他们为科比退役感到惋惜,说那是一种情怀,我信,可是你连科比是谁都不知道,甚至跟风说科比的windows系统做的不错的人,我就纳闷了,你来的哪门子情怀?
这就好像说,没玩过魔兽的人,却口口声声喊着“为了部落”、“为了艾泽拉斯”去电影院恶补情怀,甚至买了一块炉石戴在脖子里,戴在手指上,标榜自己多么有情怀。这是很滑稽的事情,不了解原委的情怀就是哗众取宠,就是跟风,就是被消费。
其实,情怀这东西,大部分人都有的,只是他们用行动来表示了,而不是在朋友圈里。
情怀是一种情愫。小虎队的重新集结,凝结了整个八零后的情感,几乎每一个八零后的抽屉里都会有小虎队的一盒卡带。我们至今都能哼唱出纳熟悉的旋律,只是小虎队不再是当年的小鲜肉,舞蹈动作在我们看来也有些不活跃。
情怀是一种记忆。假期长青剧目《西游记》、《新白娘子传奇》、《还珠格格》,每一次播出,总会多看几眼,那些熟悉的面孔,如数家珍地剧情,看上去不那么高明的特效……我们细细品味,我们静静聆听,我们在记忆里找寻已经逝去的岁月。
许多人和事物,在历经多年的潮流翻滚之后,依然在我们的视野里,虽然我们总是拿它们开涮,我们总是嗤之以鼻,但是如果没有了他们,我们会感到深深的失落,这就是情怀。比如铁打的春晚,比如古惑仔,比如大话西游……
只是在商业化浓重的现如今,我们的情怀总是被消费,各种商家打着情怀的旗号,让我们一次又一次为情怀埋单,情怀也就变成了网络流行语,其间感情的深味也渐渐少了。比如《泰坦尼克3D》和《侏罗纪公园3D》,冷饭借着新技术来热炒,披着情怀做的斗篷,让广大吃瓜群众去影院情怀一把。说好的只是情怀,可为什么要展望高票房,要把裸戏当噱头?
说道这里,还有一件事儿,也应该被拎出来说一说,那就是杨绛先生的离开。那个事情也是在朋友圈被刷屏了的,也是燃了三十多个小时的。我就想说那些人,你读过杨先生的《我们仨》吗?你知道钱钟书的《管锥篇》吗?复制粘贴点百度来的句子迷,然后就在朋友圈燃情怀,你好意思吗?就好像剪秋说安陵容,没读过几本书,还敢说内务府的赐名好,一个道理。
情怀是每个人都有的,这一点我信,我没有否定别人情怀的意思。
我们在看《老炮儿》的时候,看到那身将校呢,看到那武士刀,看到那冰场,不由自主会想到六十年代的老北京,更会想到那些在后海揣着小刀拿着板砖的顽主,还会想到那些大院子弟、胡同串子。这就是情怀,是一代人永恒的烙印,时间不会让它褪色,只会让它更加鲜明,更加生动。
一万个人眼里,有一万个汉姆雷特,这也是一种情怀。有文化的人说那是悲情王子,没文化的人也会说干嘛不直接造反,虽然就一种事物、现象的反应不同,但是你不能说他们没有情怀。这总比那些把乔丹说成是罗纳尔多,把盖茨比当成开创微软的人要强太多,因为他们用了心,凝聚了感情。
在我们什么都不懂的年纪,我们追逐一件事物,追捧某个现象,若干年后,当我们年华老去,突然在某个场景里,我们看到了当年那种情结的再现,我们泪流满面,我们感伤不已,我们热血澎湃,我们慷慨激昂,我们黯然神伤,我们……这就是情怀。
自从黄家驹离开之后,beyond乐队的每次演唱会,都不得不靠情怀来宣传,缅怀那个让我们的青春激情澎湃的人,这本身就是一种情怀。大家为情怀去看beyond,大家也为情怀去
笔者是张国荣忠实的粉丝,每年的忌日,冥诞,都会默默地祈祷;甚至于我的手机铃声一直是他的那首《共同渡过》。就像歌里唱到的,“没什么可给你,但求凭这阙歌,谢谢你风雨内,都不退愿陪着我。暂别今天的你,但求凭我爱火,活在你心内,分开也像同渡过。”这也是一种情怀,这种情怀从来不会去消费偶像,而是让他的那阙歌一直陪伴着,偶像一直活在我们的心间。
情怀这东西没有阶级之分。马云做电商说是一种情怀,邓亚萍做搜索也可以说是一种情怀,甚至于我们玩魂斗罗也可以说是一种情怀。你不能说只许名人玩情怀,普通人照样可以,我就亲眼看到有人在大北照相馆,穿着军绿色的裤子,斜挎着书包,披着海魂衫,那是普通人最最感念的情怀。
我们经常看到那些让八零后泪奔的事物:街口的爆米花,四大天王的海报,琼瑶阿姨的言情剧,北冰洋汽水,魔鬼跳跳糖,有点非主流的喇叭裤,甚至是泛黄的小人书……这些都是情怀的寄托,也是情怀的昨日重现。
在北京的深秋,你去听潭柘寺的钟声,你去看香山的红叶,你去赏陶然亭的芦花,这都是杠杠的情怀。如果说不是情怀,打死我都不信,谁会冒着爆表的空气质量,挤着沙丁鱼罐头一般的北京交通,在人山人海的景点凭吊?
本来是喷的,却变成了褒扬情怀,赶紧把格调拉回来,咱们继续说那些“伪情怀”。
近年来有位作家,频频导演一部接着一部的烂片,还说是青春片的翘楚,他说做导演是一种情怀,估计广大的观影群众都恨不得把票钱要回来咯。
记得以前公司的产品经理说,做诺基亚手机,就是一种情怀。发布一版又一版没有用户群的os,提出一个又一个没有用处的功能,他跟卖诺基亚的那个老头不愧是一条船上的渔夫呀。现在他去了国内一家硬件公司,情怀呢?说好的情怀呢?
笔者本来是一名软件工程师,却打着情怀的名义,写了一个又一个小故事,这……这是真正的情怀(我的三观就是这么不正,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