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与我一样,当下过的每一天正在无时不刻的感受到压力与迷茫?
你是否与我一样,会在深夜莫名的失眠,在堵车时变得急躁?
你是否与我一样,总是走在减肥的路上,却从未成功?
你是否与我一样,陷入知识恐惧的漩涡,独自一人时没有理由的掩面哭泣?
如果不是,那么,这篇文章不适合你。
如果是,请花一些时间将这篇文字仔细读完或许会对你接下来如何调整你的身心状态,弱化负面情绪带来的不利影响给出一些全新的建议。
《你的本能正在杀死你》这本书的是由马克·舍恩和克里斯汀·洛贝格两个人联手创作的。
马克·舍恩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卫格芬医学院临床助理教授,执教课程涉及心身医学、压力环境下的行为决策与表现等。除了为个人与组织提供私人诊疗服务以外,他还广泛涉猎心理灵活性、坚韧性、催眠术以及行为表现等方面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在电视、广播、杂志和报纸上得到了广泛的报道。现居住于洛杉矶。
克里斯汀·洛贝格
职业作家。参与写作多本《纽约时报》及《华尔街日报》畅销书,包括菲尔托恩《第一诫》(Rule #1)和《投资回收期》(Payback Time)、布伦达沃森(Brenda Watson)的《35克纤维食谱》(The Fiber 35 Diet)以及大卫·阿古斯博士(David B. Agus)的《疾病的终结》(The end of Illness)。
全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由内而外系统的阐述了环境与人类本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以及人类自身神经网络之间的蝴蝶效应。
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为你概括总结全书的四个重点部分。
01 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让你变得强大,可能不是鸡汤,而是最“致命”的毒药
随着我们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对人们单签匹马的作战能力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我们每个人都主动或被动的加入了一场战斗——我们用更高频率的工作与更高效的学习去换取我们以为的成功。
但事实上,这些所谓的努力有很多时候并没有让我们变得更强大、更幸福,反而是越来越脆弱。
我们的适应生活的能力变得越来越窄,我们越来越没有耐心,变得易怒、暴戾、多动、抑郁……而在这一系列负面情绪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的情绪基础,就是焦虑。
提起焦虑时,人们会下意识的想到“压力”一词。仿佛焦虑是压力的孩子,没有压力自然也就没有焦虑。但实际上,压力和焦虑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灵感受。
压力就像是一个我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敌人,它会随着一个事件的结束而彻底消失。而焦虑却无声无息,它吃软不吃硬,是与我们生死与共的伙伴。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焦虑的性格:
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
换句话说,它是人的一种本能,是帮助我们规避风险获得安全感最本真的存在。
只不过,我们身体里这位叫做焦虑的朋友,后台硬,脾气也大。它的爸爸是大脑边缘系统。如果你总是忽视它的存在,它就会让它爸爸给你点颜色看看。
它会让你陷入疾病、恶性循环事件,让你无法正常生活与工作,最终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而并不自知。
身边有一个朋友z,是北京某公司的企业高管。每年北京一入深秋,他就会开始莫名的低烧,体温在37~37.8度之间,时间可持续1个月左右。为了找到身体得病的原因,他辗转去了北京各大医院做了全身检查寻求答案。可令人奇怪的是,所有医院的检查都显示他的机体正常。他最后只能到精神科去咨询心理医生,医生诊断出他罹患了轻度的抑郁症,并给他开了抗抑郁药物,让他立刻停下工作休息。
后来,朋友告诉我,原来他在很多年前的秋天与初恋女友分手,并在同年遭遇了车祸,差点命丧黄泉。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医疗后,他的身体恢复了健康,但每年入秋的时候总会莫名其妙的陷入感冒与低烧的死循环。
马克·吐温曾说:“我一生中充满了可怕的灾难,而其中大部分从未发生过。”
做为高等智慧生灵的人类,一生最擅长的事就是在外部没有威胁的时候,为自己制造出一个内心的假想敌。
我们今天的不适感其实通常都起源于一些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我们的头脑和身体往往会把这些问题解读为“有害因素”,从而采取斗争姿态加以应对。
朋友z的经历就是一个例子。
他的大脑将秋天和危险在某一时刻进行了关联,所以,时候一到,大脑就会命令身体以升高体温来让他感到不适,想以此让他“躲避危害”。
如果,你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清楚你与焦虑这位朋友的关系,请你先来按照作者书中给出的焦虑表格做一个测试:
焦虑测试表
下面列出的这些活动或行为通常会引发焦虑,对这些活动的评估,有助于你评估自己的焦虑水平。尽最大努力去真实地回答每一个问题。没有人看到你的答案,只有你自己能看到。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将使本书的内容和练习给你带来最大益处。在回答“是”或“不是”的过程中,你可能会有意外的收获,可能会想起很多细节性的东西。
1. 你经常查收你的电子邮件吗?
2. 如果你忽然之间或出乎意料地拥有一些空闲的、可以自主安排的时间,你会很快拿起手机查收短信、上网或者给别人打电话吗?
3. 即使没有电子邮件或短信通知,你会主动去查收吗?
4. 如果一段时间没有收到电子邮件或短信,你会感到焦虑、不安或者沮丧吗?
5. 如果发送短信或电子邮件而没有立即收到回复,你会感到不安吗?
6. 如果你在杂货店或邮局排着长队,而店员是新来的,做事慢慢腾腾,你容易焦虑吗?
7. 该睡觉的时候,你是否会寻找一些理由熬夜而不去睡觉呢?
8. 在夜间或周末,当你不工作的时候,你是否会因为不忙碌而感觉不舒适呢?
9. 你喜欢一直在线的感觉吗?
10. 你很难慢下来吗?
11. 在很容易感到无聊的情况下,你是否会不断地寻求刺激呢?
12. 在感到不安的情况下,你是否会选择吃东西的方式让自己冷静下来呢?
13. 在空闲时间里,你是否会无缘无故地感到不舒适呢?
14. 在不着急或不迟到的情况下,你是否会开快车呢?
15. 在不匆忙的情况下,你是否会走得很快呢?
16. 在不匆忙的情况下,你是否会对其他人没有耐心呢?
17. 你是否经常会感情用事以至于充满怒气呢?
18. 当你无聊时,即使不饿,你是否也会去寻找食物呢?
19. 当你感到饥饿而无法及时进食时,你是否会觉得不安呢?
20. 当你想到食物时,即使不饿,你是否也想吃呢?
21. 一旦生气,你的怒气是否会持续过久呢?
22. 寻求刺激时,你是否需要同时满足多种感觉呢?比如,在吃东西的同时还要阅读或看电视。
23. 在睡觉前,你是否很难让自己的思绪平静下来呢?
24. 如果半夜醒来,你是否会因为思维变得活跃而无法迅速、轻松地再次入眠?
25. 处于一个陌生的或出乎意料的环境中时,你是否会感到害怕或不舒适呢?
26. 你是否会因为纠缠于一些无价值的、不重要的或者与现实没有关系的事物而备感困扰呢?
27. 当你不能把事情做完时,是否会感到压力和焦虑呢?
28. 如果有些事物不完全符合你的需要和预期,你是否会变得焦虑呢?
29. 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吗?
30. 你是否经常无法自已地要求别人完美呢?
31. 当你度假或者应该放松的时候,你是否发现自己仍然在工作,仍然一直忙碌呢?
32. 面对不确定性因素,你是否感到舒适呢?
评分:如果只有一个问题的答案为“是”,那么你可能有某种程度的焦虑,但它是易于管理的,你可能几乎意识不到它。如果“是”的答案为5到10个,那么你的焦虑水平虽然明显,但仍然是相对可控的。如果“是”的答案超过了10个,那么你的焦虑水平就已经变得非常明显了,并且可能会导致(或很快导致)身体或精神不适的症状。
现在,你是不是感到很意外?你并没有自己看起来的那么了解自己,更没有注意到自己始终与焦虑同行?
为什么有的人经历过重大挫折后可以迅速恢复?而有的人却会陷入泥潭难以自拔?
02 我们的身体里住着两位相爱相杀的挚友,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系统
通过几亿年的进化,人类拥有了地球上最神奇的东西大脑。我们在这个世界的一切行为思想都源于这个软乎乎的肉疙瘩。
在这团头疙瘩中,有许多复杂的结构。它们各有职能分工,就像是一部精密的仪器。我们今天主要探讨的是其中两大部分,大脑皮质系统和大脑边缘系统。
大脑边缘系统,是指高等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由古皮质、旧皮质演化成的大脑组织以及和这些组织有密切联系的神经结构和核团的总称。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情绪、睡眠、学习和记忆等活动,影响着我们对外界因素的反应,从而也影响到我们的行为、健康与幸福。
大脑皮质系统主要倾向于进行思考类、计算类和逻辑类的活动,包括催生批判性思维,寻找问题解决方案,进行分析性、归纳性与演绎性思考。在大脑皮质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然后根据这个结论指挥机体行为的过程中,其每一个决定和选择通常都意味着你要暂停之前的行为模式。
换句话来说,这两套系统一个是专注理性逻辑思考的程序猿,另一个则是注重感受的文艺青年。
我们的主要情感,如恐惧、快乐、安全感、成瘾性、饥饿、口渴、爱、欲望、疼痛和愤怒等,都位于大脑边缘系统的主导范围之内。事实上,我们几乎所有的直觉反应都起源于这个古老的脑区。
在了解了大脑这两个主要系统的性格之后,你觉得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对一件事情做出最终选择时,哪一方会常常获胜呢?
我猜你一定会投大脑皮质一票。毕竟,它看起来那么高冷。
只可惜事实与想像的关系从来就不要好,它们总是要了命似的背道而驰。
经过作者、多国科学人士的大量调查研究的实例说明,做为一个如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很多时候大脑边缘系统才是最终掌握生杀大权的那位狠角色。
我知道你心里一定有千万个事例可以拿出来等着反驳这个观点。但请你仔细想一想,你生活中真实的状态。
上次失眠,你的心里是不是有一个声音在和你说:天都亮了,快睡觉吧。而你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就是按不到身体里那个控制睡眠的开关?
上次减肥,美食当前,你的身体里明明有一个声音再说:本品热量超标,别吃。而你却因为难以忍受如此秀色可餐的诱惑,最终选择把它塞进了肚子里?
上次下班回家前,得知孩子考试成绩滑坡,你的身体里明明有一个声音再说:宽容以待,一次失利并不能说明什么。而当你回到家看到惨不忍睹的考试分数时,还是劈头盖脸的把孩子大骂了一顿?
你看,大脑皮质并没有你以为的那么强势,大脑边缘似乎才更懂得你的真实需要。
如果,大脑边缘和大脑皮质可以对话,我想它们之间一定会常常发生这样的争吵:
大脑皮质:我只是想我们更好的享受人生,我有什么错?
大脑边缘:我只是想我们安全的活着,我有什么错?
可,实际上如果我们真的万事都听从大脑边缘系统的指挥,我们真的可以活得更快乐吗?更幸福吗?
我们的大脑边缘系统究竟是如何判定出人们的危险,又是如何做出行动的呢?
03 世界纷乱复杂,其实我所做的一切只是想要尽力保护好你的每一寸
先来看看大脑边缘系统的基本逻辑。
在文明高度发达、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的生活相比万年前是相当的舒适了。
天热时可以吹空调,懒得走路的时可以坐车,想吃饭的时可以不必下厨……可为什么待在这么舒适的环境中的人们反而会更容易出现各种糟糕的问题呢?
作者在这里给出了一个概念叫做舒适悖论。
尽管我们的生活中令人舒适的条件唾手可得,但我们却对不适因素变得过度敏感。这种情况如此之严重,以至于即便轻微的挫折和一般的不安也能给我们带来恐惧和担忧,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
作者认为,出现这一情形的原因是饮食的提速与精进,让我们生存的最基本欲望得到了及时满足,从而降低了我们的不适域值。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往往需要忍受长久的饥饿与足够的耐心,才能获取食物延续生命。人们的期望值低,因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相对较高。
而现代城市中,如像我国这种和平安逸的生活环境,人们获取食物不再需要等待与竞争,更不用以命相博。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它已经悄悄提速,渐渐演变成一件饭来张口立刻满足的简单事。
可,这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当一个城市中人们用餐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会不会意味着这个城市的人们越来越没有耐心停下来感受生活?
从本质上讲,人们对获得即时满足的需求会在头脑和身体里制造不适感,而当这种不适感加剧到无法管理的地步,就非常有可能引发恐惧反应,并唤醒我们的生存本能。
换句话说,总是这样获得即时满足最终会导致我们形成一种新的心态——即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总是倾向于寻求短期性的解决方案。
如:7天学会学会英语、21天成为某某领域的大师……
一旦我们在规定的时间不能完成得到这种满足感,我们内心就会觉得不安全,我们就会变得烦躁、不满,我们的情绪就会变得更糟。
04 不要试图战胜心魔,而是学会与它和平共处
其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一套内在调节系统。它可以帮助我们随时调节身体的各种不适,作者在书中将它称为“内在资源”。这种内在资源就像是抗体,可以用来帮助你抵御这些不良情绪对身体的侵害。
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找到并获取这些“内在资源”。
首先,你需要规律作息生活。每周拿出一些时间来固定早睡,并在第二天让自己在相同的时间起床。拿出固定时间运动,在相对相同的时间段吃饭。
其次,你需要学会每次尽量专心于一件事,并摆脱对科技产品的过度依赖。比如:吃饭的时候不要看手机;读书不要听音乐;工作时不要在网上瞎聊。
然后,试着学习慢节奏文化,如种花、书法、音乐、绘画等,适当放空自己,允许自己偶尔发呆或陷入沉思,并在每天拿出一到两分钟时间与自己对话,调整内心的节奏。
最后,接受世间的一切不完美与不确定,不断扩大自己的心理舒适区。采取不同的路径回家,完成一件自己很难面对的事,听不同的音乐又或者读一本足够挑战你三观与信念的书。
“重新训练”一下原始的大脑边缘系统,使其不要对危险的因素或不安全的因素那么敏感,尤其是并不存在真正危险的时候。
运用这些方法的时候,还要注意一条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则:永远不要试图战胜你的大脑边缘系统,而是学会与它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