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7日,瓢泼大雨的淋洒依旧没有驱散闷热,反而与难奈的紧张更显烦躁。班主任语重心长地嘱咐考试注意事项,同学们拥抱鼓励,各赴考场。
第一场语文的恍恍惚惚,第二场数学的直接不妙,出了考场,就见数学老师站在对面教学楼门口,我立马摘下眼镜,从旁边小路绕回寝室。
实在是不好意思面对,毕竟是我人生中遇到的一个超级温柔的数学老师,我那惨不忍睹的试卷着实无颜。
寝室在二楼,考完数学直接腿软,强撑着不能哭,只好在楼梯角缓缓。两天的考试就在迷迷糊糊中落幕了。
没有撕书狂欢,也没有抱头痛哭。
在接下来2个星期的等待中,仍然每天心中默念祈祷奇迹的出现。
面对亲戚们的询问,不耐的以假笑含糊应对,终于等到24号凌晨。
老妈靠在沙发上睡着了,我捧着手机坐在角落的板凳上,输了3次密码依旧没有登上,网络崩溃了,我已然控制不住手抖,一个不注意手机摔地上了。
咬紧牙关,好了,也完了,意料之中的不妙。
叫醒了老妈,把手机递给她,不敢看老妈是什么表情,她也没说什么话,我就上楼了。
没有崩溃大哭,我平静的坐在床上,盯着书桌上和墙角堆放的书本资料,新旧混杂,发了会呆,非常对不起老妈老爸他们的考试陪伴,回复了同学朋友的信息,闷头大睡。
睡到大中午,头晕脑胀地起来,老妈已经把我的志愿书找了出来,翻翻看看,她不时地在笔记本上写着,见着我问我喜欢的专业、城市,叮嘱我自己在意点,这几天用心查看学校,我敷衍的答应。
在选择志愿的这3天,我浑浑噩噩,无精打采,老妈问我说想要去复读吗?我还没想好,老爸立马答,复读压力太大了,考上了就去读吧。我确实胆小退缩了。
笔迹如此滚烫熨帖。
老妈把志愿书和笔记本推给我,我展开笔记本,上面记录着我的考试分数、省排名、可报的学校、这些学校的前两年的分数线、排名变化对比,6页纸的学校排列。
就这么3天时间,老妈就从早上到晚上,除了做饭其他时间都在翻阅志愿书,她说她读书那时都没这么认真。
大约两厘米厚的志愿书,我分数排名符合的那些页数,卷毛微翘,被反反复复翻阅的痕迹,其间折叠了许多页码标记,黑笔红笔的勾勒笔记,画圈的加重符号。
丝丝浸入我心,红了眼眶,忍不了了,实在是辜负了期望。
我很幸运,父母在我考完数学后的温柔安慰,暖心开导,在我面对分数难过,不堪时,他们没有激烈,质问的话语,只是默默地在帮我参考学校,关注我的情绪。
9月征途,站在校门口,我一直埋头听着老妈的嘱咐唠叨,鼻头发酸,不敢开口说话,话不连句,怕呜咽出声。
看着父母逐渐缩小的背影,在拐角处连那两缕阴影的尾巴也消失了。压抑着翻涌的情绪,就在那句故作坚强的再见声中努力成长。
转瞬间大学进程已过半,似乎还是不太坚强,会在即将离开家去学校的前几天悄悄地哭,到了学校的几天也还是悄悄哭着,怪难受的。
每个星期和妈妈打着视频电话,分享着我的琐事,吐槽食堂的饭菜,室友的趣事,自己的糗事,听着她的唠叨,挑拣着弟弟的不听话,每每说着,她在那边抹着眼泪,我在这边红了眼眶,哽咽了话语。
很多时候,在父母念叨着好好学习的话语,他们是在希望我们能有上进心,对自己负责的担当,我们要自己完成做好自己的人生课题。
我们在越走越远,越飞越高的路程阶段,最大的勇气是知道他们都会在我们身后,望着、守着、筑着、盼着,无论如何,回家迎接拥抱的总是明媚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