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追剧的刻板印象:奈飞喜欢到各地购买优质原创剧本以确保自己首发权利(财大气粗的暴发户)。HBO注重原创,喜欢投资拍摄各种宏大叙事和历史事件的极致探索(保持较高输出,品质保证)。
在我看来,能够带来讨论空间的剧集就是好剧,流媒体强大的另一个表现就是:电影不再高贵,好的电视剧集也能成为流传经典。
“怒呛人生”是另一种版本的东亚人发疯实录(黑色幽默),对比较为韩国本土化的“黑暗荣耀”,确实有更多可以讨论的空间。在类似教育背景下,一个未婚男和已婚女没有可比性,剧情设定TA们在各自的“地狱模式”饱受煎熬,谁受的煎熬更多呢?从始至终我只能代入女性视角。
假设东亚女的两种成长环境:
一,父母平时对你很严苛,同时也为你“付出”很多(引号代表非自愿生育),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和孩子强调“假如没有你我会过得更好”。
二,父母平时对你很溺爱,很喜欢在你面前赞美你的一切“好”的行为(实行正念教育),有一天你不小心听到父母私下谈话,其中一方抱怨养育孩子的艰难,另一方回答:当初我就说不要这个孩子,你非要生下来。
第一种:为了报答养育之恩,我一定要做个孝顺父母的人,无论未来生存环境有多艰难(也要接受),此生唯一目的就是让父母过上更好的,值得夸耀的老年生活。
第二种:对父母没有太多感恩之情,过早体会人心险恶,看透父母爱的表演,却永远生活在低自尊的行为模式里(被自我唾弃的一生),不得解脱。
以上两种情形有千百万种演绎方式,却有一个万变不离其中的内核:东亚家庭扭曲的价值观表象之下结出的恶之果。
为了保证父的权利,把尊老放在爱幼之前,幼必须乖巧,听话才是好孩子,才是值得在外人面前自我夸耀的资本。
许多年后,带着这种家庭观念的子孙后代远离故土来到大洋彼岸的另一边,却看不到眼前这一片广阔天地,眼睛始终坚定的望着来处,故土难离,落叶归根又成了新的梦想。
东西方文化的冲击力产生极限拉扯,就像无腿的鸟儿始终没有办法停留在某个枝桠。
在一个极度推崇爱与自由信奉基督的国度,你必须忘掉所谓的谦逊,友好,与人为善,把自我感受,自我表达放在第一位,与此同时,也要把人性中的“恶”一起隐藏。
于是,新教文化催生出大批“圣母”,为了追求表面和谐稳定开启了新的表演。东西方价值观在东亚人身上铸就双重枷锁,地狱模式重启。
结果证明:“西方心理治疗模式对东方的头脑无效。”
所以,当我看到黄阿丽脸上不由自主抽搐的表情时心想,天呐就是这样,她内心快崩溃了还要一遍遍表演爱,表演成功,表演包容,只能在某一天的路怒症发作时释放那些被隐藏的阴暗情绪以获得暂时喘息。
剧中情节有许多黑暗(痛苦)时刻,东亚家庭带着深刻的父权思维(先天不足)对孩子(特别是女性)的伤害一代代传播,没有终点。
不能忘记和扔掉枷锁哪一个更难?没人可以给我准确答案,只有走过地狱模式的幸存者,在某个悠闲的午后回看过往时才会发现:哦,原来我的人生不是只有A或B的选项,一切不利于我的,就是我要丢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