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禾木
人生总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如我从未想到时隔几年会再一次去新疆,会再一次来到禾木。
几年前,我们几家好友相约一起到新疆游玩,因提前做了攻略,大家玩的甚是尽兴。那里的美食和美景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极深刻的印象,但我却未曾动过第二次去的念头。或许是因为那里地域辽阔,对体力是一种考验;又或许是因为那里是离海最遥远的地方、、、、、、
今年的暑期,我早早就做好计划,准备去我期待已久的地方。可是就在我要休假的十几天前,先生征求我意见可否再去一次新疆?考虑一来有几家好友约我们去,如果我们不去,他们几家也就不能成行;二来上次去的时候,因为中途出了点小意外,好几个景点先生和儿子没能去成,留下些许遗憾。为了成全大家,我欣然同意。
再一次见那些风景,依然很美,但少了第一次见到时的那份惊喜和震撼!看来不只是“人生若只如初见”,风景也一样呢!第一次的新疆之行,每到一处都让我惊叹和兴奋不已!而此行印象最深的却只有禾木了。那天早上八点我们从喀纳斯出发,不到十点到达了禾木。天公不太给力,风卷着小雨淅淅沥沥下着。好在吸取了上次的经验,我们都带着厚的冲锋衣。即便是这样,里边又加穿了几件,依然感觉不到温暖。大家决定找个地方避雨,等雨停了再爬山。我们找了一家餐馆避雨取暖,老板(来自浙江温州)提出的条件是我们必须在他的店里用午餐。我们点了两壶奶茶,男同胞们难得一份闲暇,打起了牌。女同胞们不甘心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各自取景拍照。
细雨蒙蒙中的禾木村
大约一小时后,雨终于停了。我们决定上山,餐厅老板告诉我们,上山往返要两个小时,如果我们回来再吃饭,会耽误他再接待别的客人。大家难得来一趟禾木,如果不上山,实在是太遗憾。我忽然想起上次来的时候,孩子们就是骑马上山的。于是问老板骑马上山是否可以?老板爽快答应了,他打电话联系了当地的牧民过来接我们骑马上山,但再三叮嘱不要在山上逗留太久。一个矮个子的哈萨克小伙子很快就来了,不过,他是一个人走来的,并没有像老板说的骑摩托车带我们过去。我们问小伙子怎么不骑摩托车带我们过去?小伙子说,很近的,不用十分钟就到了,如果回去骑摩托车来接我们,时间反而更长。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同意步行跟着小伙子去骑马的地方。可没想到的是我们要经过一段非常泥泞的路,关键是那片泥泞的路上还混杂着好多牛粪和羊粪、、、、、、小伙子娴熟的走过那片泥泞地,我们几个却被困在了泥泞地的边上。同伴们愁眉苦脸的问:怎么过呀?小伙子却不以为然的说:没关系的,你们挑好走一点的地方走。话虽是这样说,我们却很难找到下脚的地儿。我看了看其他几位女同胞(除了儿子,其他的男同胞都留在餐馆里打牌了)觉得也只有自己在前边带路了,于是乎硬着头皮走向那片泥泞路,其他几位同伴自然也跟了上来。
到了马场,我偶然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他正牵着一匹马从我眼前经过,我看着他问:你N年前就在这里吗?“是啊!我做了好多年了”他不加思索的回答。“我认识你哎!上一次来,我儿子就是骑的你的马!”“是吗!”他很开心的问。“是,你当时还多要了他20元呢。”我微笑着说。“噢,那不是我,你肯定认错人了!”他不好意思把头扭向一边匆匆走开了。我突然觉得自己好愚蠢,我只是觉得再次遇到他有几分惊喜、几分意外(至于多要的那二十元,我当时就知道也接受的),没想到自己的表达却变了味,让他误解。
正沮丧时,矮个子小伙已带来了一个高高瘦瘦的哈萨克小伙子,小伙子牵着两匹马他让我儿子骑到一匹马上,然后牵着另一匹轻声问:你们谁骑这匹马?见我们都没有吭声,便对我说:“要不你来骑吧?”“这匹马温顺吗?”我有点担心的问。“温顺的”他轻声的回答。他帮我扶着马鞍,我爬上了马背。坐在马背上我问他:“那你呢?”“我和你骑一匹。”说完,他一跃上了马背。我问他:“我的背包碍不碍事?要不要把背包放在胸前?或是你帮我背?”他说:“不用,没关系的。”他坐在我身后,拽着缰绳,指挥着马向山走去,看得出他是一个偏内向、寡言的人。我问他:“你一天能跑几个来回?”他说:“不一定,有时一个,有时两个,最多三个吧,你是我今天拉的第一个客人。”我的心微微一震,立刻变得柔软起来,我本以为他每天能跑四、五个来回呢!接下来是一阵沉默,为了打破沉默,我没话找话跟他聊天。我问他:一匹马多少钱?马的寿命是多少年?马几岁就成年了?他依然是轻声的一一解答。我又问他:这里的孩子一般多大开始学骑马?他说:这里的孩子从小是在马背上长大的,很小就会骑马。我羡慕地说:真好!我也很喜欢骑马!可是在城市里学骑马太贵了,而且很不方便。他说:是,城市里养马太难了!后来我对他说:我N年前来过禾木。他有点惊讶地说:是吗?那时候来禾木的人很少。我跟他描述我当时来的情景,我记得山上有哈萨克小孩牵着小羊羔给旅客拍照收费,他告诉我现在现在没有了、不允许了。两个不善言辞的人,一路上简洁的对话倒也自在。不知不觉来到了山上,因为刚下过雨,下马的那片草地被踩得一片泥泞。他先下了马,但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让我们在那片泥泞地里下马,而是牵着马来到草地的木栅栏边,他让我把脚先踩到木栅栏上,然后再下来,那片草地没被人踩过。下马后,他告诉我:“你们进去拍照吧,我在这边等你们。别回来太晚了,饭店那边的人还等你们吃饭。”
雨后的山比我第一次看到的更美!是语言无法描述的美!哈哈,直接上照片好了!
拍完照片后,我们按原计划下山。骑在马背上,我偶然转头看到不远处同在马背上的儿子,觉得画面好美!忍不住拿出手机给儿子拍照,身后的小伙子提醒我小心并很贴心的帮我把马骑到一个最佳位置。我很满意骑在马背上拍出这样的照片,当然儿子也比较满意。
骑马下山比上山时更难走,加上路很泥泞。我很紧张,担心马失前蹄,忍不住问小伙子:“马会不会摔倒?”他依然是淡淡地说“不会”。马深一脚浅一脚艰难的走着,我的心始终提着。还好,我们终于安全无恙的到达了山下。下马后,小伙子对我说:你们先向前走,我把马牵回去,一会儿就追上你们了,我送你们回去。我们顺着他指的方向走去,边走边拍照。走出不远,他追了上来。我们本来以为他去骑摩托车了,没想到他是走着追过来的。我说:“我以为你去骑摩托车了呢!”他说:“我没有摩托车。”“那你就不用送了吧”他说:“你不是说来时的路不好走吗,我带你走大路,大路干净好走。”听他那样说,我心里不免升起一丝歉意。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自己走回去的,即便是不认识路,也能找到的。既然已经这样了,还是遵从他的意思吧。我和他走在最前面,边走边聊。他给我介绍禾木村的过去和现在,给我介绍禾木村的季节变换、、、、、、听着他的介绍,我忍不住感叹:这里的教育资源太贫乏了!他问我:“我刚才没有听清楚,你说什么?”我说:“这里的孩子上学太困难了!”还记得我们第一次来的时候,就感慨将来退休了,要到这里来支教。他告诉我他在长春读大学,去年考上的。“你好厉害啊!从这里考上大学太不容易了!”我由衷的赞叹。“那你回家,路上需要几天呢?”他说:“三天”。“那你春节回来吗?”“不回来,春节车票不好买,而且路上有雪也不好走,假期也短。”我不忍心继续问他春节是在哪如何过的。他又告诉我,暑假之所以回来,一是假期长,二是回来可以勤工俭学。我问他:“这里有小学吗?”他说没有,十几公里外有一个小学,只教哈萨克语,双语(同时开汉语)学校要到一百多公里外去上,(他从三年级读的双语学校)读双语学校的孩子一般住在亲戚家或学校,一年回家几次。我问他:“那你毕业后会去哪里呢?”他有点忧郁地说“应该会回喀纳斯吧”接着他又补充道“我的一个老乡毕业后留在长春的一所大学里了。”听得出他的语气里透着羡慕。我鼓励他说:“其实你也可以的!你好好学,将来读硕士,读博士也可以留下的。”“嗯,不过太难了!”他若有所思的应着。我看到了远处的餐馆,对他说:“我知道路了,你不用再送了,回去吧。谢谢你!”他说“好吧,不客气”。我看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心酸。儿子追上我,问:“妈,你在看什么?”我故作轻松的说:“那个小伙子有多高?有一米八七吧?”儿子说“他比我还高一截呢,应该有一米九了。”“他也读大二了,在长春读。”“啊?早知道,我加他微信好了!”儿子遗憾的说。“嗯,我在想,如果他在我们那里上学就好了。”“为什么?”“因为他春节没法回家过年,我们可以邀请他到我们家过呀!可惜,我跟他都没有一张合影!”我遗憾地说。“有啊!我给你们拍了一张,不过是背影。”儿子开心的说。虽然是儿子远远拍到的,但是我依然很满足。
祝愿照片中的小伙子心想事成,过上他憧憬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