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9号
由张继《枫桥夜泊》的古诗引发的成长故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Q同学回来告知我,Y同学找她,问有关于老师讲的“江枫”的不同解释,问罢,商量,俩人决定去找老师……“江枫”是江边的枫树?还是江桥边和枫桥边?她告诉我:她内心带着对老李的坚信去询问了计老师,然而计老师告诉她俩:教辅书上的解释,都是江边的枫树,不会有错……
Q带着不屈,回来给我分析,夜半城外怎么可能看的到枫树?我回她,或许是晚上隐约的轮廓呢?她说不对,因为老李不是这样讲的,看的出来她更相信老李的解释,虽都是老师,但方向不同,俩人为此各持己见,在我看来无谓对错。在孩子看来,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没有中间地带。我没多说,只让她发泄着自己的情绪。
几天后,因为朋友的提点,又和娃聊起这件事,为了不显得突兀,我对娃说,今天我读书也读到了这首诗,想听听她的看法,关于这个“江枫”她到底如何理解?到底认为哪个老师说的对呢?
Q说:其实我觉得,两个老师都没错,都对,只是一个是教辅书上,一个是更符合客观事实,谁都没有错,就看我们怎么理解。
我说:那你怎么理解呢?如果考试考到你会怎么写?
Q说:考试的时候当然得按计老师讲的写啊,那才是正确答案
我缓缓地舒了口气说:哦~原来你明白,然后紧接着说:你觉得计老师会不会找老李问这个问题?
她特别开心的说:我觉得计老师会问,她应该会向老李请教,然后老李会给计老师普及一下历史知识……一边说一边手舞足蹈的学起老李的样子,接着说:这个问题,还能了让计老师多学东西呢……
说到这,我紧接着问她:你想过没有,假如不是计老师,是其他老师,不像计老师这么爱求知,爱学习,她会不会因为你当面提出对她的质疑,会内心不爽不高兴呢?
她反过来看着我说:妈,我没有质疑老师不对,我问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关于“江枫”老李给我们讲的是枫桥边,可您讲的是江边的枫树,哪个对呢?我可没说计老师的是错的,只是问计老师哪个对。这个我考虑到了,我还怕我被批一顿呢……
好吧,我可以长长的舒口气了,虽然不见得她当时会像现在说的这样考虑周全,但最起码,她现在能够意识到,我觉得就算成长了,而且很多东西本身没有对错,只在于自己的理解,就像我们读书,每个人的关注点不同那理解的东西自然不一样,她说:妈,我懂。
好吧,就当她懂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