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收获很多,脆弱的反面不是坚强,而是反脆弱!
我们习惯了稳定,习惯了安逸,一旦变化,我们就会莫名的焦虑。
每个人都渴望过的一帆风顺,但是人生恰巧从来没有一帆风顺过!即使是波澜不惊的海面,你看着是清风徐来,微波荡漾,却不知在大海的深处早已是暗潮涌动,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掀起惊涛骇浪,让你手足无措,甚至是永不翻身!
反脆弱同样适用于挫折教育,不知道在哪里听到一个故事,村里有一户人家老来得子,老夫妻高兴得不得了,那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心怕掉了,孩子六岁了还在喂饭,走到哪里都抱着,深怕孩子磕着碰着。
上学的年龄,却在家玩,因为上学太辛苦了,要起早,最重要的是无人喂饭,不能看着,不放心!
孩子十岁了,别人家十岁的孩子都能在家独立做饭了,他们家孩子才会自己吃饭,而且是要啥给啥,说一不二,稍不满意,便是撒泼打滚,哭爹骂娘。
同村的孩子都不跟他玩,一是不敢,因为一旦有个矛盾或者啥的,那对老夫妻绝对不说自己孩子错,总会来找麻烦,到门口一顿臭骂,次数多了,家长都管着自家孩子,不许到他家去玩。二是不愿,那孩子不懂分享,还不懂礼貌,看到喜欢的玩具总爱据为己有!久而久之,大家都不愿跟他玩了。
眼看老两口都六十多了,孩子却还未成人,独立生活能力没有,坏毛病却一大堆,身边无亲戚朋友帮衬,老两口看着不听话的儿子后悔莫及却又无能为力,后悔当初不该娇惯,可时光不能倒流!
最后的结局是老两口先后去世,他们的孩子靠他们留下来的东西勉强度日,可是他什么都不会做,结果活活饿死,几天后才被邻居发现,而家里还有别人送来的吃食。
反观另一个故事,一个妈妈查出自己得了癌症,只剩下半年的时间。这个惊天噩耗,让她差点崩溃,让她心如刀绞的是,她还有一个四岁的女儿。如果她死去了,她的女儿该怎么办?她没有时间去悲伤和脆弱,她的脑海中始终浮现的都是女儿,那可爱的脸庞,那稚嫩的小手和那捏起来软软的小脸。如果她死了,她的女儿该怎么活?
妈妈回到家没有像往常一样抱起女儿,而是把女儿喊到跟前,对她说从今天开始,她要跟着妈妈一起学做饭,学洗衣服,学做家务。她把女儿喊到厨房,教女儿洗菜切菜,女儿不会她一遍又一遍的教,当女儿因不愿意做而向她撒娇时,她却对着女儿大声的吼叫,女儿被吓坏了,一边哭,一边继续做,这样一直坚持着,女儿学会了洗菜,学会了切菜,学会了打火,学会了做饭,四岁的孩子正是在别人家享受父母关爱的年纪,她的女儿却要学会独立生活,每当女儿睡着时,妈妈都会过来抚摸着她的脸庞,泪水从她的脸上划过,她只能对着熟睡的女儿祈求女儿的原谅,她哭着对女儿说不是妈妈不爱你,不要怪妈妈心狠,妈妈现在对你狠,就是为了让你能够将来能够独自面对生活,能够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就这样在每天妈妈的训斥和吼叫声中,女儿渐渐的变得懂事,变得成熟,完全不像一个四五岁的孩子的样子,她学会了早上很早就起床,开始打扫房间,做早餐,自己把衣服丢到洗衣机里面,洗干净搭起小板凳,再拿出来放到阳台上去晾晒,还可以为妈妈准备早餐,当妈妈躺在床上无法起床时,还可以给妈妈端来开水。
只是女儿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了,看到妈妈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亲昵了,她觉得妈妈变了,至于说为什么变了,她无法理解,甚至她有时候觉得他的妈妈有点可怕。
半年过后,这位妈妈去世了,在妈妈的葬礼上,小女孩儿并没有过度的悲伤,她也许有点明白了,可能是因为妈妈要离开,所以才对她那么坏!
每个人头上都悬着一把达摩斯之剑,范仲淹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反脆弱,才是一个人最厚的铠甲,杀不死你的会使你变得更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