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二胎生起来容易,养起来却难
为什么要生二胎?
很多人会说,想让孩子多个手足,一起长大不孤单,两个人能相互帮衬。
毕竟,曾经一张《独生子》的照片,刺痛了无数独生子女。
可是,二胎生起来容易,养起来却很难。
闺蜜现在已经心力交瘁,称后悔生二胎了:
最近老大出现了严重的嗜睡症,闺蜜拉上我一起带着去医院看,挂号的时候,闺蜜竟然给两个孩子都挂了号。我就奇怪了:
“看病又不是买衣服,为啥一个有病,另一个也要挂号?”
闺蜜苦笑一声:“你是不知道啊!孩子啥都要求公平,我要不给老二也挂个号,她又该说我偏心了,回家不知道又怎么给我甩脸子呢。”
听到闺蜜这么说,我深刻理解到她作为二胎妈妈的不易。
手心手背都是肉,哪能事事都做到一碗水端平?
02二胎家庭 最委屈的是老大
二胎家庭,最怕的就是,父母无法公正对待两个孩子。
但是,孩子都想成为父母最爱的那个小孩。
在二胎家庭中,偏心是一个敏感但又不得不谈的话题。
看过一期《少年说》,一位女孩在天台喊话。
女孩有一个妹妹,妹妹常常“招惹”她,每当她想教育妹妹时,爸爸总是不管事情真相,直接教训女孩。
女孩在台上委屈的央求:爸爸,能不能试着相信我一次。
爸爸却搬出了孔融让梨的典故:古人都知道以大让小,你又比他大,这个道理还用爸爸说吗?
女孩不解,追问爸爸:为什么每次是她做错了,却要我道歉。
爸爸淡定回应:她小她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吗?
女孩哽咽:她永远会比我小六岁,难道我要一辈子让着她吗?
最后,女孩委屈落泪。
孩子的内心敏感而脆弱,他能从一丝一毫中捕捉到父母的不公平。
时间长了,老大会以为自己一切的不合理待遇都是老二带来的,会嫉妒弟弟妹妹,表现出明显的敌意,甚至是攻击性行为;
严重的,还会出现各种生活能力“退化”,突然特别依赖父母。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同胞竞争障碍”。
我的一位亲戚,老大10岁,老二2岁。老大经常模仿老二说话的语气,也就是小孩子的语气,让这位亲戚心烦不已:明明会好好说话,她偏学小孩子。这不是越长大越倒退吗?
他为什么倒退呢?他天真地以为,只要他做了同样的事情,他就能获得父母同样的关注和爱。
还看过一个视频,说是5岁的姐姐学妹妹尿在床上。
这一切,都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呼唤父母的爱。
如果父母不能及时化解和引导,最终会毁掉手足亲情。
2018年,一位5岁小女孩趁家长不注意,将襁褓中的弟弟扔下楼,致其当场死亡;
2019年,四川南充13岁女孩认为父母偏爱姐姐,坐火车离家出走;
……
其实,每一个有同胞竞争障碍的孩子,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父母∶
“我想被爱!” “我想被看见!”
03 二胎家庭的“解药”:爱
我们总以为,孩子生下来,有那层天然的血缘关系,他们就一定会天生相爱。
可是,手足之情在心,而不在于血肉关系。
比起血脉的联系,更重要的是爱的羁绊。
要有手足之情,得先有爱!
1. 爱也有“新来后到”
二胎的初衷,是给老大一份手足之情,而不是剥夺他被爱的权力。
所以,解决二胎矛盾的唯一诀窍,就是全心全意,毫无保留地爱老大。
因为爱也是要“有先来后到”的。
想想在一个公司里,老板如果对老员工很尊重,新员工也没什么可说的;
如果对新来的员工青眼有加,即使他才华横溢。老员工也会心里不舒服的。
同样的道理,在一个家里,老大就是“先来的”,老二就是“后到的”,同样需要遵从这个次序。
唯有如此,才不会让老大心里有很大的落差,进而迁怒老二,甚至怨恨老二,吸引父母的关注。
当家里大人们把更多的爱给予老大时,当他确信自己拥有着无条件的爱,爱也会在他的内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最先享受到老大爱心结果福利的便是老二。
你爱老大的样子,最终就是老大爱老二的样子。
2. 父母放手,老大、老二高度自治
“孔融让梨”的故事,本来是教会人们兄友弟恭,但至今已经被人滥用了,成为批评老大的说辞,也成为老大最为恼火的一句。
相反,当父母学会放手,从二胎的竞争中退出,孩子会自行摸索如何相处,手足关系反而会变简单,变亲密。
没有了父母的干预,孩子倒是都能更快地找到合适的相处方式,适应了各自的角色,关系就能更亲密。
所以,放心让孩子自己去打闹,去和好,去熟悉彼此,去温暖彼此。
3. 多树立老大的威信
小时候,家里孩子多的,甚至有的两辈的孩子混在一起养。
我家的小姑只比我姐大5岁,就成为我们几个小孩的天然领导,我们天天屁颠屁颠地跟在她后面,一群大小孩子相处得其乐无穷。
小孩子天生是慕强的,一个无所不能的老大,天然的就会吸引老二的目光。
所以平常要多树立老大的威信,赋予他权力,让老大更有表现机会。这样老二就会觉得老大很厉害,自然服从他的领导,老大就成了父母的小帮手,父母就会省力很多。
自然的“兄友弟恭”,手足之情才会悄然而生。
写在最后:
一生很长,父母会老去,朋友会走散,唯有手足,才是最长情的相伴。
浓浓的手足情,需要智慧父母的引导。
点个在看,愿所有的二胎家庭都能老大老二相互扶持、相互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