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整理旧物发现,从前校园里的每一次校运会基本都参加,每次跑的都是400米,每次都是倒数,照片还圈圈叉叉写着:“那种坚持走到最后的感觉爽极了!”
从小到大,没做出啥惊天动地的大事,从来不是最好那个,却是一直跑下去那个。然而这种能力好像越长大越缺失了,想得多了,做得少了,拖得久了。
最近跟一些学者聊天,意识到不同人思维模式的神奇之处。受思维导图这工具影响,也学着用更宏观角度看待问题,时觉茅塞顿开,解答了许多当年年幼无知的自己的困惑。
▲菜鸟级别思维导图的凌乱美你不懂......
下面是我利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总结出的十几年的跑步坚持中的行动法则:
1.身心放松,积蓄良好的精力和情绪
记得刚开始跑步时,将它看得特别认真,从起点望去终点,总觉得好远好长哇,没跑便慌,哨声一响胡乱跑,最后一百米快要到达终点时痛苦加剧,体力消耗殆尽,内心跟着焦虑,折磨重重,人也更加无力。
一路磕碰后的经验是,每每跑前,我都尝试平稳呼吸,减少内心波动,只专注于此时此刻,这么一来人反而淡定许多,跑着跑着缓缓找到节奏。
我把这段经验运用到菲律宾的深潜中,刚开始旱鸭子的自己逐步潜入海底会因为未知而恐惧,不到一半整个人都不好了,此时赶紧提醒自己淡淡定,稳住呼吸,才适应了些。
这些都让我意识到身体和心灵是了解自己最直接的反馈,去倾听它们,不去觉得眼前的目标多么遥不可及,将自己放于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专注于眼前更加具体的事物,效果貌似还不错。
2.烂没关系,想不明白不要紧,定好点就先上路
有个朋友每次都说跟我一块跑,最后还是担心体力太烂会中途眩晕还是没去。我开始的想法特简单,就是为了锻炼身体,跑的烂也没关系,至少在过程中体力又上来了一点。
后来我再去跑都已经是脑子里很自然的一个念头,一方面我早已摆脱初次尝试的挣扎,想的都是跑完吃什么的问题了。这种感觉就像大冬天早起,如果赖床不起就能越赖越久,但一旦征服一咕噜起来那一刻后头才觉得其实也真没那么冷,这一天变得好长好长~
管它怎样,先做起来,做的路上会找到感觉指引我们向更具体的方向前进。
3.分解行动,设定期限
一位高人指点我说想要坚持下去,跑步前都应该在心里设个小目标,下一步要跑到前面那棵树旁边,跑过了再找下一步要对准的参照物,一步一步往前挪直到最后抵达终点。
后来我尝试用这样的方法,发现太奏效,跑起来更专注了。所谓量变后的质变似乎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一点又一点,最后回头一看,哇塞真了不得。
4.奖赏自己,尽情使用吸引力法则
要问为啥傻不拉几年年去跑个400米?想了半天,第一是因为习惯,年年都跑这回不跑实在不爽啊。第二是因为享受跑前的兴奋感,想象英姿飒爽的自己到达终点了,男神亲切地向我招手,由于能量消耗太多又能奖励自己吃顿大餐......这种刺激大脑形成固有印象的方法在我看来很重要。
以前看过一份调查睡眠质量报道分析中国人总是以睡懒觉为耻所以越睡越疲惫,日本人却时常感激睡懒觉的恩惠,所以更易感觉幸福。态度会驱使你的行动,若是正面积极的动力驱使,结果的导向也更正向阳光。
5.不只是重复做事,时常自我反省
可能正因为每一次持续的奔跑,才让我对“运动”这词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尤其佩服赛场上运动员们的坚持不懈与坚韧不拔。时常总结,不断累积经验,不去重复犯错,居然有时还能悟出大道理。
▲小扎与女儿
而看看Facebook创始人小扎的新年愿望:
2009年挑战每天戴领带上班;
2010年挑战学习汉语;
2011年挑战只吃自己亲手屠宰的动物;
2012年挑战每天写代码;
2013年挑战每天跟除脸书员工之外的不同的人见面;
2014年挑战每天写封感谢信;
2015年挑战每个月读两本书;
2016年挑战开发一款私人专属人工智能助手以及全年跑步 587 公里(365英里);
以上每一项他都完美完成,而2018的愿望清单完成情况亦让人拭目以待。
或许大咖跟常人的区别在于,善于借助更多的外力,使用更合适的方法来指引前进,沿途的风光又开拓了眼界,使之产生更大的动力,导入下一个加速的正向循环。
日历说,2018第3个月正在进行时,若不愿手里的愿望清单再次变成一纸空文,现在开始,刚刚好。
如果你也有什么想要说,下方留言板留下你的脚印哦......
下方许愿池,
分享你的4字2018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