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迷恋书单的蛊惑
不要迷信荐书的权威
请学会痴迷文字本身带给你的快感
请学会沉迷观点本身带给你的启发
经常会有一些小伙伴问我:推荐一些好书给我呗? 每次遇到这种问题,我的心里又纠结又难为情,真心不知道该怎么去回答,也无从回答,因为,这是一个很宽泛的问题,宽泛到我可以用无数种答案来回复,而每一个回复我都得小心翼翼,生怕出错。
那具体问法应该是怎样的呢?必须明确提出问题的具体情境,之所以想要他人推荐书籍的出发点在哪里?是因为职业上遇到困惑?还是个人方面的成长?哪方面成长?思想方面的成长?目前思想水平是什么样的?亦或是因为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困惑?具体哪方面困惑?与同事之间?与社会之间?与家人之间?。。。
按照这个问题思路拆解下去,这个宽泛的问题所拓展出的具体问题脉络将会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而这个庞大的网络即我们人类有史以来的知识库,那么你说,我该如何回答小伙伴们的问题呢?
也许有人会说了:你是不是想复杂了?别人轻易就可以推荐书籍给我,就你不说。
那么我要反问了,你真的思考过别人推荐给你的书籍真的是对你有帮助的吗? 一般在不明确问题背后的行为动机就推荐书籍的人有这么几种心理出发点:
第一 推荐一些他近期所看的书籍;
第二 推荐一些他所喜欢的书籍;
第三 推荐一些他收藏的一些书单;
第四 推荐一些网络上推荐的好书。
这种以个人喜好视角而并非站在他人立场上推荐书籍的人,我称之为“自我型”读书人格,这些推荐的书籍背后是一个人价值观的体现,而人与人之间的价值观多少是相近的,多少是相冲的,与这个人的社交圈子有关。
好书本身是因人而异的,比如《三体》,有人说是值得一看的好书,也有人说是一本乱七八糟的烂书。
梁启超曾经在《变法通议》来提到:虽然读的都是四书,但不同的人读,得到的东西也是不同的,有的人只看到考试的制艺的材料;有的人将其作为自身道德修养的门径,也有人发现了古人的微言大义和先王之志。读书境界由此可见一般。
最根本的落脚点在于明确自己究竟想要什么?(what)明确了之后再回答:我所想要的是什么样的一种方向?(which)我该通过什么途径来得到我所想要的?(where)进一步回答:如何有效吸收我所想要的?(how),到最后我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who) 举个例子:我明确自己现在最需要的是构建自己的思维体系,这个思维体系中目前最需要的是学会建立问题思路,于是在网上搜关于问题方面的书籍,继而咨询有一定阅历的朋友,从而确定书籍《学会提问》,从每个章节进行批判性阅读,并做好相应的思维导图笔记。最终效果是看完这本书之后能够用形成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并且能够提出有质量、有针对性的有效问题。
关于读书的目的,宋代的诗人和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的话最妙。他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意思即是: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才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方法。
如果读者对他所读的东西感受不到趣味,那么所有时间全都浪费了。这种趣味包括了喜好、好奇、探索、思考...... 社交媒体上,我们总是能够看到某某人一年读了多少本书,这种以数量来评估一个人的读书水平完全是对读书的一种亵渎,读书读得多并不一定是好事,而读书最好的境界应是:读书所带来的知识厚度越来越高的时候,会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一个人谦卑的优秀人格特质。
因此,我绝对不主张读书越多越好(因为这是需要建立在你是否有效吸收书籍思想的前提下才会自然而然发生的行为),而是主张一种慢阅读深思考的读书方式,而当你逐渐培养起了这种思维方式(带着问题去读书,与书籍真正产生对话)之后,慢阅读也会逐渐变成快阅读,关键的是,你所提升的一切内在素质将从你的谈吐、气质、视野、修养、行动中体现出来。
林语堂说:世间没有什么一个人必读之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某个时期必读的书籍。当一个人的思想和经验还没有达到阅读一本杰作的程度时,那本杰作只会留下不好的滋味。
当你在某个时刻有了读书心境,且不必为尘世所忙碌的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使你沉浸在书籍的世界当中,因为读书本身就是个人化、随性化的一种私人行为。
同时,读书不要只看自己看得懂的东西,那样会使你陷入一个读书的“舒适区”,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一定是困难的,是需要你去主动思考一些问题,当你在读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突破了困难一步步走下去的时候,你定会成长得越来越好。
梁文道曾经总结过畅销书的三个规律:
1 把你已知的事用你不知道的说法说一遍;
2 把刚刚的说法重复一遍,再举一些例子;
3 再重复一遍进行总结,就成功了。
有些书籍明明两三千字甚至几百个字就能说明问题,非得要花上十几万字来描述(这不就是坑嘛),这或许和我们长久以来的思维方式有关,总喜欢用一大堆废话、套话来粉饰包装那个明明可以很精彩的故事。
在读书时,关注作者表达的要旨固然好事,然而关注我们自身得到的思考才是读书之所以读书的真正意义,这也是独立思考的一种诠释。
以后,让我们再遇到类似必读书单、推荐书单之类东东的时候,我们要抱着一种审慎的态度去对待它,有选择性地将这些所谓的书单纳入到自己的知识框架里,纳入但不全用,参考但不盲目,尊重内心真实思想的自由选择,才是最好的读书状态。
赢不了的推荐书单,输不了的人生清单。往上拉,再看看莫云的经典四句,希望对你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