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考纲变化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变化一:名著阅读的考查增加了《名人传》,删去了《繁星春水》,检测重点是学生真实的阅读体验和阅读评价;
变化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考查由汉字书写题,变为书写汉字的笔顺、笔划题,旨在引导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
变化三:说明文阅读的考查由传统的“连续性文本”阅读,变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增加了选择题的份量,简答题注重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提炼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变化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不仅增加了选择题,而且增加了融提炼信息、分析理解、观点态度为一体的综合题的考查。
变化五:诗歌赏析的考查由单纯考查一首诗、二个知识点的模式,变为考查方式日益多元化。例如:通过考查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诗歌,探索作者的思想发展轨迹。2017年陕西省中考题:请你结合对《望岳》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理解,解读杜甫的心胸气魄,这道题就是秉承了这一理念。还可能考查文学评论的观点在本诗中的体现,如《中考说明》中的一道题:前人多称赞高适“有气骨”。请联系本诗《别董大》,简述其“气骨”体现在何处?
这些变化摒弃了背诵名著知识点的虚假阅读方式,注重考查学生真实的名著阅读过程;摒弃了模式化答题套路,注重考查学生真实的文本解读能力;摒弃了初高中语文教学各自为政的理念,注重践行初高中语文教学接轨的理念;摒弃了模糊性答案评判标准,注重考查学生读深读透文本、并能联系生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些变化作为中考语文命题的创新点、出彩点,既为今后初中语文教学指引了方向,也能真实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在中考中有所体现。
“得基础者得高分” 整合知识链、让知识内化于心
陕西省中考一直注重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2500多个字词的识记,63篇古汉语的背默,语法修辞知识的要点,常见的“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14个虚词的用法辨析,课标要求的21篇文言文重点实词在语境中的运用。
基础知识复习 “记住”是王道,“会记”是途径。如果说第一轮的复习,学生记住的是零星的知识点,第二轮复习就需要我们“化零为整”,把知识点归纳成知识链。例如:字音字形的复习,2500个字词中我们大概只有300多个字词难以辨析,学生们把这300字词按照同音字、形似字、相近声母误读字,常用字的习惯性误读,多音字进行归纳,一目了然,易记难忘;古诗词的默写,可以和诗词赏析结合起来分类复习,把古诗词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友谊送别诗”“咏史怀古诗”等类别,每类诗歌都有自己特定的意境和情怀,学生们理解诗意了,根据句意默写,出错的概率就降低了;复习虚词的用法,我们把14个虚词的不同用法全部归纳在一起,附上典型的例句,观察虚词在句中不同的位置,比较虚词不同用法之间的区别,这样你做虚词选择题不再是“猜读”;还有病句的5种类型、划分句子主干的8大注意事项、复句7种类型的辨析都可以归纳整合成知识清单,简洁实用。
如何复习好基础知识呢?宁静老师总结了分散记忆法和自我纠错法。分散记忆法:利用5分钟时间记10个字词,做完数学题后,默写一首诗歌,挑出错别字;自我检测法,利用周末大块时间,把易错字音字形全部听写一遍;老师课堂上也可以把学生易错文言实词制成试卷,帮助学生过关。自我纠错法:对于检测中的错误,一定要纠错,防止一错再错。
从真题中找规律 读“懂”文章拿高分
多年担任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宁静老师发现不少学生的遗憾失分点,提醒学生们格外注意。例如:古诗文默写七题选五题完成,建议考生要挑出五个确定无误的完成,多写、全写阅卷老师将会按照顺序阅卷,一旦前者写错,后面写的对仍不计分,希望引起考生重视,默写时,孩子们字迹潦草、连笔字都会被扣分。图文转换题,不注意图表图头中的对象,只是分析图表趋势,造成表达上的错误,有些学生作文水平不错,但字太乱,易失分,宁静老师提醒考生一定要规范书写!
现代文阅读需要考生格外注意,它是中考语文的失分大户。在说明性文本阅读中,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欠佳;选择题中,准确检索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欠佳。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学生们往往未能真正读懂作品,对文章中心把握不够准确,急于下笔做题。造成的结果就是阅读粗浅急躁,不能很好理清文章脉络,提炼、概括要点能力不强,语言表达啰嗦,阅读综合题答非所问。
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宁静老师建议考生们在解答现代文阅读时,必须建立三个理念,一是“整体”的理念,做题前,你一定要明确: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文章的行文脉络是怎样的?文章写作的主旨和意图是什么?多数题目是依据文章主旨设题的。二是要有“联系”的理念,大、小阅读对局部问题的设题,多需要根据上下文结构上的联系来解答。三是“甄别”的理念,小阅读12个考点,大阅读18个考点,每个考点的问题指向、每个考点答题的切入点、每个考点的答题区域考生们是否了然于胸?能否“甄别”出题人的真实意图?准确审题了吗?
“现代文文本阅读训练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学生一定要解读近三年的中考正题和副题中的阅读题,把他们当一篇课文来学习。研究这6套题的命题思想和创新点,并且悉心研究答案,看看自己的思考和答案的区别,了解自己思维的缺点,加以改正。”宁静说。
大阅读最大的创新点就是综合题和课内外对比题的设置。宁静老师拿2017年大阅读考题《少年护城河》的最后一问举例。“我和大华为什么能成为真正的朋友?许多同学就把最后一段的总结语抄上了。实际上,这个题把筛选信息、分析理解、观点态度三个考点融合在一起考查了。需要从前文叙述的三件事中分析他们能成为朋友的原因,并且在认识上需要把握朋友的深层含义。《莎拉的夏天》最后一问“爸爸为什么认为莎拉能做自己的助手”这个题也是要从全文莎拉的行为和品质来分析,并且从认识上明确“守护灯塔”这个工作必备的素养。《一平方米的爱》第四题“下面两段文字卒章显志,请加以辨析”这道题既是对结尾议论句含义的理解,也是对“卒章显志”这种手法的考查,一箭双雕。”宁静表示。
积累素材是前提、审清题意为入手、勤写多练写好作文
陕西省中考命题已经确定了“以命题和半命题作文为主”,主要以考查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主。宁静老师认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主要抓审题环节。作文的审题要抓住文题关键词找到立意点,细审提示语拓宽写作思路,留意文题中的虚词避免偏题现象,审清文题的寓意扩大写作范围,如果文题题面过大,就化大为小写出感人细节。
她希望考生们考前积累一些素材。第一类素材:属于个人独有的真实素材,学会叙述自己成长经历中的一个曲折的故事。在“自然哲思”“社会观察”“家庭生活”“自我成长”“读书故事”“个性兴趣”“往事回眸”“教室风景”八大主题都有自己的拿手好素材。第二类素材:收集一些社会热点和焦点事件,如“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中国诗词大会的热点人物”“航天英雄孙家栋的故事”“宫崎骏的漫画理念”“啥是佩奇的感恩故事”等,这些社会素材的积累让你文章的立意高远。第三类素材:可以收集一些历史上和现实中仁人志士的事迹,但要避开屈原、陶渊明、李白等大家已经写烂的素材,比如写写陈忠实的风骨、窦漪房的隐忍、张岱的孤独、秋瑾的气概,形成属于你独有的,既能表现你的思想和见地,也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
一定要在模拟考试中把“死”的素材刻画成“活”的细节,用或生动灵气或凝练大气或精美典雅的语言表达出来,描写要细腻,字里行间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最后阶段一定要写写日记、随笔,写写文章的开头结尾,练练提纲的结构,刻画几个富有感染力的场景,这样,考前学生们文字感悟力空前爆棚,一定能写出考场好文章。
宁静老师还总结了一些中考作文命题热点:自我认知类题目,如“我一定会战胜自己”“原来,我也很_------”“我心中的榜样”“我不再----”“回家”等。弘扬品德类题目如“善,润了青春”“好物未必要占有”“自律”“担当,真好”等。张扬个性类题目:如“我在青春的怀里撒个野”“生命因------- 而精彩”“我的另一个天地”“我心雀跃”“攀爬的姿态”等。社会认知类题目:如“我爱我的家乡”“ -----,让我心生敬意”“心中的美景”“发现”,通过以上的总结助考生们一臂之力,赢得语文学科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