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备课的意义,我相当赞同林恩·埃里克与罗伊斯·兰宁他们的观点“虽然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但是,不恰当或不用心的备课是授课失败的第一主因。”“备课的重要性怎么夸大都不过分,当然,过分详细的教学计划会让教学任务过于艰巨。并且,如果某位教师走进教室,心里想着‘我已经把教学计划熟记于心了’,那么这是不够的,而且专业上来看也是不负责任的。虽然教学计划并非万能的,但是在授课之前写下授课的关键要素能帮助整理思维,可以用作未来备课的参考、创建协作文档,还可以反映个人对于实现高质量教学的决心……高质量教学具有多方面的特征,所以如果不好好规划,放任教学,就会导致付出很多却得不到预期结果的风险,这并不能怪学生!越多地思考教学计划,就越能够将其付之实施,也就越能够实现教学目标。”应该说,备课与上课质量的关系,无论管理者,还是教师,都是清楚的。只不过实际的操作中问题不少。在我这么多年的学校管理以及实际的观察经历中的所见,确实是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是不知道如何备课的,也有极个别的是根本不备课的。从教师的角度看,学生学不好,很多情况是因为教师的备课不到位,从管理者的角度审视,则因为指导不到位,管理方式有问题。
异史氏曰,在如何看待备课的问题上,往往是两种极端的情况。管理者就一个“查”字了得,学校查,跨学校查,互查,领导查;月查,季查,学期查,学年查……而且许多地方还规定非手写不可。而不少教师则认为形式不是重要的,写不写教案,怎么写也不是重要的。因此他们对“查”无不恨之入骨。清楚与行动往往不能同步,对立自然难以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