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听过这样的对话
“我想要这个玩具”
“你要懂事,咱家连菜都买不起了”
“我想去游乐场玩”
“咱们家挣钱那么不容易,你怎么老想着玩”
孩子的每次请求,都被家长骂了回来。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几天前看了一个视频,一个小女孩在街上一边捡塑料瓶,一边看着旁边经过的同龄的小孩。同样都该是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年龄,可是因为家庭的原因,让这个小女孩过早的感受到生活的不易与艰辛,让她提前成为了当家的一份子,背上了沉重的家庭负担。
同样都是孩子,为什么差距如此之大?如果说普通人家孩子想要什么,大家可能并不觉得有什么。可是出身在这种家庭的孩子,可能刚刚达到温饱水平,家长怎么可能允许孩子要这要那呢。哪怕是最基本的需求,家长可能不都会满足他们。他们没有资本去放肆,去任性。
家庭的原因让孩子错误地认为任性是富裕人家的专属,而不是孩子们的专属。而父母的价值观也影响了孩子,我的孩子就应该懂事,就应该知道咱们家的情况,就不应该提任何要求。
可是这种过早的懂事,不正是对孩子的一种摧残吗。
孩子都有自己喜欢,想要的东西。这次想到家庭的原因没有说出来,下次碰到可能就忍不住想要了。但是自己的请求还没说完就被家长骂了回来,“我们家条件那么差,你还要这要那……”吓得孩子不再敢说什么,只能不了了之。
自己想要的一次又一次破灭,那么长大后就会特别渴望这个东西,但是又不敢去争取,即使等自己最想要的,但是再也感受不到那种快乐了。
贫穷不可怕,心穷才可怕
如果说家庭的原因让孩子不敢放肆,任性,孩子可能还会恢复。但是心穷,会给孩子留下一辈子的烙印。
袜子一定要穿到破了才扔;衣服要什么好看,能穿保暖就行;饭菜合不合口不重要,能吃饱就行。连孩子想要的正常需求,都会被骂。
父母如果一直秉持着这样的观念,那么在孩子眼里,我就不应该任性,放肆,如果那样做的话就会让父母不高兴。
孩子处处看父母的脸色,生活过得小心翼翼,早早的就失去了孩子在那个年纪该有的快乐,处处压抑自己的性格,做事唯唯诺诺,再也不敢向父母提任何要求。正常的欲望被压制后,成年后的心里会扭曲。
长大后被小时候的观念所束缚 ,特被渴望钱,但却不敢花钱,不管孩子愿不愿意,这种观念早已深深的被遗传下来。
电影 《被嫌弃松子的一生》里的松子,小时候的她为博父亲一笑而扮丑,长大后的她为了不让男友离开自己而不断地妥协退让,最终被一次又一次的伤害后,彻底崩溃。从小时候开始松子就一直卑微着,如果小时候父亲能多关心她一下,也许就不是这个结局了吧。
比起压抑孩子天性,不如给孩子正确的观念
教育孩子与家庭的贫富无关,教育孩子也不是给孩子背上沉重的家庭负担。与其说,太贵了,买不起,不如说咱们家预算不足,要过些时候才能买,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期盼。
与其教给孩子过分节俭,不如教会孩子给予与付出,才会有回报。你想要回报就必须要付出。孩子做一次家务,干一次活,就可以得到东西。教给孩子一个正确的观念,而不是一颗贫穷的心。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真正的快乐,自信。拥有孩子该有的那份放肆,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