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注册账号后,一时起意点击了参加简书的“写作日更”。
这其实于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我素来做事不规律,随意性太强,喜欢一暴十寒。过往已经有很多不良记录了。我参加的那些宝贵活动,缘分被我浪费,如果组织方严厉点我怕是早上黑名单了。特别是有了娃后,我已经意识到我这种混乱模式对娃的成长极为不利。我也非常非常想日常能把自家房间维护好,把她的饮食作息玩耍习惯都培养规律。为此日常看到房间满眼杂乱总是在焦虑。然而从娃满月到现在九个月,没有一点改观。我个人的时间因为养娃多少碎片化,也很少规律安排事情。
还好,还是有极少的“规律”存在。今天就尝到了一点点甜头。我每天磨蹭完9:00到单位,9:00-9:20走在同一条路上做功课,体会自身的身体和意识的存在。发现其实没有刻意坚持的身体和意识变得清晰明确,清凉舒适,好舒服呀,少有的身心愉悦!
为什么能有这效果?我意识到:空间是场域,时间也是场域,时空背景构成心理背景,或曰心法界,心理完形。场域/背景与焦点事物是法与法界的关系,法与法界互为缘起(可联系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完形去理解)。与平时在混乱随意的时空中随机试图重复发起一种练习相比,在固定的背景中去进行固定步骤的练习,是利用了“法界缘起”原理:一则,法界(固定的时间空间背景)为法(练习活动)提供背景,法依靠法界存在,法界的稳固为法提供了非常强大的支持;再则,法界与法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想想心理学的经典两可图),即法-法界也是缘起的,体现为法-法界的系统规律运作,会变得越来越稳固,越来越自动化。
而上述反思,仅仅是将每天9:00-9:20所走的这一条路作为“法界”。但其实有很多更广大的法界:我的心境,我的身心状态;我身处的广大校园,所处的城市,国家;我的家庭,我的人际关系,我的心理内容……所以,这个依靠法-法界缘起关系塑造行为习惯的原理,放在广大无量法界观之,是身心自治的课题。
· 每一天,几点钟起床,怎样唤醒身心,起来做什么;和娃怎样游戏,几点钟吃饭,几点钟上班;几点钟到单位,每天工作怎样合理安排,工作期间怎样调养,吃什么午餐,几点午休;几点下班,走哪条路,下班路上干些什么;回来和娃怎样游戏,怎样提升练习;睡前做些什么事安顿身心;周末节假日如何安排……
要事事规律不容易,能时刻自知自治更难得。
起点太低如我,不能贪多,先从上班和日更这两个小习惯开始行动吧!
加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