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位全职妈妈创业找融资的时候给著名的投资人徐小平发了一条短信。
第一句:我是北大毕业的。
第二句:现在在开淘宝店,淘宝店的销售额已经3 000万了。
第三句:但是我陷入了迷茫,您是一位心灵导师,您能不能开导开导我?
结果,徐老师看到这条短信后3分钟就把电话打了过去。当天下午他们就约好见面,谈了4个小时后,徐小平就打算投资她了。这位全职妈妈就是电商平台蜜芽的创始人刘楠。经过五轮融资,现在这家公司已经有了100亿元的估值。
如果她的这个短信是这么说的:“徐小平老师你好!我叫刘楠,我从北大毕业,创业销售额达到3 000万了,想要寻求融资,能见见您吗?”你觉得这么说还会有同样的效果吗?估计徐小平老师看一下就删了。
只有“因为”+“所以”就不算一个故事——因为我想融资(目标),所以我想见你(结果),这只能算是一个叙述。那什么是故事呢?在“因为”和“所以”之间加一个“但是”,就变成了故事!这个“但是”就是故事所必备的转折、冲突、矛盾。无冲突,不故事,在这短短的三句话里,就有三个“冲突”。
北大毕业生怎么开淘宝店了?徐老师看完一定有点儿好奇,这就是第一个冲突。销售额已经3 000万了,居然能做出这样的成绩?想必看到这儿,徐小平老师一定更好奇了。紧接着“但是我陷入了迷茫”,都3 000万了还迷茫?这是第三个冲突。最后再将徐老师当作心灵导师,徐老师一听肯定心花怒放啊!
这三句话其实就是一个最简单的故事架构,叫作——因为+但是+所以。
因为我有一个目标
但是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遇到了障碍
所以我做了什么/想要做什么去克服这个障碍
故事所有的立意,也就是我们之前说到的“目的”,都是通过这个“但是”来体现的。正是这个“但是”最能勾起听众的好奇心,想要追问“为什么”“后来呢”,当他们心里带着无穷的好奇心的时候,想不给你注意力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