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已经沟通了。
———萧伯纳
01
有这么一个故事:
《吕氏春秋》里有一段,讲孔子周游列国,曾因兵荒马乱,旅途困顿,三餐以野菜果腹,大家已七日没吃下一粒米饭。
有天,颜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饭,饭快煮熟是,孔子看到颜回掀起锅盖, 抓些白饭往嘴里塞,孔子当时装作没看见,也不去责问。
饭煮好后,颜回请孔子进食,孔子假装若有所思的说:”我刚才梦到祖先来找我,我想把干净还没人吃过的米饭,先拿来祭祖先吧!“
颜回顿时慌张起来说:”不可以的,这锅饭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
孔子问:”为什么?“
颜回涨红了脸,嗫嗫的说:”刚才在煮饭的时候,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锅里,染灰的白饭丢了太可惜,只好抓起来先吃了,我不是故意把饭吃了。”
孔子听了,恍然大悟,对自己的观察错误,反而愧疚,抱歉的说:“我平常对颜回最信任,但仍然还会怀疑他,可见我们内心是最难确定的。弟子们大家记下这件事,要了解一个人,还真是不容易啊!”
当我们要对一个人下结论的时候,内心要先想想:“真的是我们所看到的事实吗?还是我个人的臆测或推断?”
02
有人说,两个人交流时,其实是六个人在交流:你以为的你,你以为的ta,真正的你 ;ta以为的ta,ta以为的你,真正的ta。你也许并不知道“真正的ta”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有时候你只是和“你以为的ta”在沟通而已。
在沟通过程中,由于我们的表述不当,常常会发生误解,破坏了沟通的安全感。
在沟通中,不管我们有多么怀疑对方,记住在对话中都不能破坏对他们的尊重。
我们可以利用“5步表达法”来营造沟通安全感。
何为“5步表达法”?
1.描述事实经过。从事实谈起可以为沟通提供安全的出发点。由于具备高度的客观性,事实是最不会引发争议的内容。
2.分享你的想法。表达个人想法也需要一定的技。即使你做到了从事实出发,当你从事实过渡到个人想法时对方还是有可能表现出抵触情绪。
所以首先要问的是,我们为什么要陈述自己的想法?这是因为事实本身往往不值得提及,事实外加个人观点才构成面对面沟通的基础。
3.征询对方观点。当我们陈述完自己的事实和观点之后,接下来就该鼓励对方做出响应了。
4.做出试探表述。试探性地做出描述,目的是说明这只是我们不成熟的想法,绝不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在分享看法的时候,我们既能在结论中表现出适度的自信,又能欢迎对方对我们的看法进行质疑,这样就最好。
5.鼓励做出尝试。我们不只是要鼓励对方开口,还要表明这样一种态度:即无论对方的看法和自己的有多不同,我们都愿意洗耳恭听。
03
例如:当我发现孩子今天又没按时睡觉,这是她本周第三次不按时作息,我很生气,心想:昨天我已经提醒了,今天她怎么又这样?明知道我最重视准时作息这个约定,偏偏不遵守。越想越抓狂。
努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转念一想:此时,如果我严厉批评她:“我昨天的提醒,你把它当耳边风吗?我们的约定你就不放眼里吗?”等类似这样指责的话,孩子能听得进去吗?我想未必,反而可能会因为听到指责跟我据理力争编造谎言,或者假意表态息事宁人。这是我想达到的目的吗?不是。我想达到的目的是希望她以后能做到按时睡觉。那如何表达,才能让孩子既不觉得受到批评又能改掉不按时睡觉的毛病呢?
我尝试使用“5步表达法”:
“宝贝,妈咪看到你不按时睡觉,包括今天你这周有三次没按约定准时睡觉(客观描述事实)。我不知道你今天不按时睡觉的原因是什么(做出试探性的表达),但我昨天提醒过你,所以我感觉你把我说的话当耳边 ,不遵守约定,不把约定放在心上(说出你的想法),这是我看到的情况和我真实的想法,不一定对(做出试探性表述)。不过,我想听听你对这事是怎么想的?(征询对方的观点)”
......
既然你表明了你的想法,也承诺按时睡觉,妈咪相信你言出必行的。还有什么我可以帮助你的方法,请你告诉我。我相信 能遵守约定,对吗?(鼓励做出尝试)。
这样的表达,既表明了我的态度,也不会让孩子觉得受到指责和攻击,能较好地创造一个安全的沟通氛围,有利于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5步表达法”,前三步内容的表达和组合,后两步是表达的方式,通过内容来体现。所以灵活运用,并非死板按照12345这样的步骤和流程。
为了表达客观、明确,我们在日常沟通中可以尝试使用“5步表达法”,以达到沟通更有效的目的。
04
BTW,假如你是孔子,你将如何运用“5步表达法”跟颜回沟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