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寺,位于湖北武汉市汉口黄浦路上滑坡74号,该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由隆希创建,初名古德茅蓬1914-1919 年间由主持昌宏先后两次进行扩建,改名古德寺,有“心性好古,普度以德”之意,并由黎元洪亲自题写匾名。该寺占地面积近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8000平方米。该寺混合了欧亚宗教建筑的特色,融大乘、小乘和藏密三大佛教流派于一身,在汉传佛寺中实属罕见,[1][2]堪为“佛教胜地一大奇景”“汉传佛寺第一奇观”,具有很高的建筑、文化和历史研究价值。与归元寺、宝通寺、莲溪寺并称为武汉地区四大佛教丛林。[3][4]古德寺的核心建筑是圆通宝殿,运用了古罗马建筑的结构,内外墙之间的回形步廊和许多方柱,立面墙上的圆窗和长窗,却是基督教堂的建筑样式。 其九座佛塔的塔刹,既像风向标又像十字架,在中国塔文化中独树一帜。2012年,古德寺被列入武汉市江岸十大景观,是一座极具特色的禅宗建筑。2013年,古德寺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古德茅蓬进行了第一次扩建。清宣统三年(1911年),昌央法师主持扩建,定名古德禅寺。10月,古德寺僧众自发救护武昌起义的起义军,掩埋革命烈士,受到中华民国政府的嘉奖。民国元年(1912年)4月13日,孙中山带随员专程到古德茅蓬,凭吊无名烈士公墓。民国三年(1914年),国民政府副总统黎元洪亲自为其改名为“古德寺”并竖题寺名。民国十年(1921年)秋,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工作,重修了大雄宝殿及其他殿宇,塑造了各殿内供奉的大小佛像多尊。民国二十年(1931年),汉口大水时被淹没,水退后又继续修复,至1934年,乃告竣工。主体宗教建筑有圆通宝殿、天王殿、禅堂、上客堂、斋堂、观音堂、客堂、普同塔、住持觉幻舍等。抗战期间, 古德寺附近多次遭到飞机轰炸,该寺的建筑及寺后菜地中的辛亥革命烈士公墓部分受损。1956年,古德寺有1.7万余平方米。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古德寺被关闭,佛像被毁,该寺先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二〇一部队和市公安局翻别管教所进驻。1974年,武汉市革命委员会将古德寺的土地与房屋归武汉照相机厂使用。武汉照相机厂进驻寺庙建厂,其占地达22.9亩。1986年,武汉市政府为落实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作出了武汉照相机厂将原属古德寺的6470平方米用地及全部建筑归还古德寺的决定,但因该厂无处搬迁而未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