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中午好,很高兴能在熊妈直播间和大家一起探讨关于孩子数学启蒙这些事。我是牛慧芳。家有三岁男宝宝,以前毫无章法的给宝宝读绘本,现在跟随熊妈开始系统的英语和数学启蒙。
今天我们拆解的主题是用说话推动思考-把思维过程呈现出来。
学习目标:学习者完成本次学习后,可以认识到说出思路的重要性【】,在孩子相处时,能鼓励孩子说出思维过程。同时自己以身作则,说出思维过程。
首先,请大家先回想下有没有遇到过以下这种情况?可以分享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更好了。
脑子里感觉想的很明白了,可是说给别人的时候发现存在逻辑漏洞?
听课,看书,感觉看懂了,可是下次提起的时候发现有些细节模糊不清,关键概念似懂非懂 。
当孩子算数做错时,我会说:“错了,你再重新相信”,当孩子作对时我会说:“真棒,宝贝真聪明。”
有这些情况的妈妈们请回复1。
如果对于我们成年人、非常熟悉相对简单点内容,如果只是在大脑里思考记忆都会出现逻辑漏洞、似懂非懂,对于刚开始学习数学的孩子,而且数学是非常强调逻辑的,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提升思维能力呢?大家请阅读拆页1。
拆页一:目标:让学习者了解写和说的关系,写出来不一定说出来,说出来一定能写出来。
原来,我这个奥数班的学生从我这里受到的最重要的启发就是利用说话推动思考。在美国科研机构工作的她自己也是受益者,经常因为能够率先把思路说清楚而得到重用。有些学者能够在纸上完成的东西,就是无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两种能力有着重要的差别:能说出来的人有优先权,当然也一定能够写出来;而能够写出来的人却不一定能够说出来,通常也会丧失机会。
今天我们拆解的主题是用【说话推动思考,】这里的说话不是指闲聊、
拆页二
拆页三
把思考的过程说出来,这个方法是从我学习加法妈妈就开始要求的。一位数相加的时候,就必须这样说:6加7就是从六开始数数,7 ,8 ,9 ,10 ,11 ,12 ,13 。所以6加7等于13,数了7下,意思就是 6加 7了。
当时我还小,妈妈会配合手指头来表现。她是这样做的:先让我用手指头摆出6来,然后她自言自语地用手指头摆出7来。我自己数完手里的6以后,就跳到她的手指头上,接着6继续数,数完她已经摆好的7个指头,最后那个指头就是13。当妈妈发现我有跳数的习惯或者我在转换到她手上时有不敢继续的犹豫,她都鼓励我大声读出来,渐渐地,我的胆子也就大了,就更加敢数了。说出思考过程是一个重要的启发智力的方法。能够说出来的思考,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5岁前养成的习惯往往可以本能的维持一生。尽早培养孩子说出自己的思考,想到什么要讲出来,可以是对自己讲,也可以是对家里人讲。说出来的任何内容都是对自我意识的超越,建立在自我思维的水平之上。这就相当于为自己制造了双核的计算机处理器,无论是在速度上还是深度上,都肯定能够超越单核的处理器。
读完的小伙伴请曝出你看了这段话,你觉得孙路弘老师说了什么意思呢?(可能会说用语言表达的重要性,要让孩子多表达。等等)
是的,大家说的都很好,用语言表达
这里的重点不是计算出多少大米,而是听完这个故事之后会有多少小朋友较真儿的去数一下、算一下,自己来发现其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不是听过故事就完事儿了。我问过我妈妈关于这个故事的许多细节,比如当时国王用了多长时间来数大米并放到格子里?当时参与数大米的人有多少?当时他们是不是把64个格子的大米都数完了?当然,最后肯定是因为没有米了,还有好多格子没有填上。那么,数到第几个格子才发现粮库里一点米都没有了呢?
这样追问细节是出自严密的思维,还是出自好奇心?孩子最初能够提出许多这样的问题,其中有一些有逻辑、有含义,有一些可能无厘头、毫无意义,但父母不能因为潜在的问题就打压孩子提问的行为,这样不仅会导致他们再也问不出问题来,而且会让孩子对听到的、看到的事情不再进行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