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某某,女,2岁
数日前,突发双耳疼痛,伴随流涕。医院确诊:急性中耳炎。予以消炎药处理。
因疗效不佳,来诊中医。来诊时,仍耳部疼痛,流涕。大便2日未解。食欲正常。舌苔偏厚。
诊断:风热之邪,上攻清窍
第一天治疗:
小儿推拿:(不详)
中药熏蒸:风热感冒方
口服:自制七星茶
第二天复诊:耳痛较昨日
减轻。昨夜出现发热现象,今日来诊仍有低热。
第二天治疗:
刮痧疗法:膀胱经、背部肩胛骨内侧、大椎穴、天柱骨、肺俞
药浴疗法:外感解表包
穴位贴敷:退热(大椎穴)+清热(膻中穴)
小儿推拿:
1.开天门24次 推坎宫24次 揉太阳穴24次 揉耳后高骨24次
2.清脾经200次 补脾经200次 清肝经200次 清心经100次 清肺经400次 补肾经200次 清大肠200次
3.清天河水200次 推三关100次 清六腑100次 揉曲池100次
4.捏脊5次 八字擦背100次 逆推督脉100次 揉涌泉穴各100次
中药茶饮:
青天葵10克 鱼腥草5克 苦杏仁5克 三天
患儿家属诉,回家后热退。
第三日回访:小朋友发烧、耳痛症状,均消退。后未复发。
小结:
儿童吃药困难,加之体质轻灵、穴位刺激敏感,十分适合外治法治疗。
急性中耳炎,风热邪毒,上阻清窍。
中药泡浴,汗法的代表,不仅仅可以解表治感冒,也可以开头面七窍,以及全身毛孔。毛孔七窍开,则可以祛邪外出,防止进一步阻滞经络。
刮痧,与泡浴均可以解表,但操作力度不同,可以达到完全不同效果。本案例,以刮痧疏通督脉、肺经,加强排邪。同时帮助退热。
小儿推拿,通过通调患儿的大肠、六腑、膀胱经关系,釜底抽薪,使中焦不再产生郁热,故而儿推后,患者热退。
中药茶饮,采用清热毒之青天葵、清肺火之鱼腥草和开肺气之苦杏仁。清而不寒,和泡浴、刮痧的“汗法”,对偶配合,宣清协同,共治清窍郁热。
外治法,涵盖刮痧、儿推、灸法、贴敷等等,都可通过操作,完全可以实现中医的“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值得进一步深挖。在当下时代,亦能在儿科诊疗体系中,发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