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和信任是沟通情感的桥梁,谁尊重孩子,孩子就尊重他。
孩子的感知能力比较强,能敏感的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和包容,但是解读能力比较差。
比如朋友家孩子来家里玩,孩子感受到了你对朋友家孩子的热情,孩子就感知到了他的爱被分出去一部分,就会心生不安,做出排挤,不退让的行为,以此来证明这是我家的举动。这就是一种错误的解读。我们要给孩子树立一个边界,让他知道这是你家,你的父母,我们都是爱你的,只是朋友家孩子来了,你是主人,应该有主人翁的精神,去热情、友善的招呼客人,分享你的玩具和零食,表现出你的善意。
尊重是商量,商量再商量。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想法,你才能真正读懂孩子。
这让我想起朋友给我讲的一个故事,她是两宝的妈妈,大宝5岁,小宝5个月,有一天小宝和大宝在床上玩,小宝手拿着玩具就要往嘴里放,大宝看见了一把就夺下玩具,扔在了一边。妈妈看见了,问大宝,你怎么了?大宝说,不想让妹妹吃玩具,怕她生病。你看,孩子的世界就这么简单,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不想让妹妹受伤害。这就是宝宝的想法,你要是不了解,会认为大宝在抢妹妹的玩具,或欺负妹妹。
了解孩子的想法,和他商量,说出原因,这样的沟通才能让孩子明白,应该怎样去做。对孩子尊重,可能会扩大孩子的创造了,不要给孩子的行为设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