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一家人生活
今年春节后疫情形势严峻,使得学生无法返校,都在居家上网学习。这使得家有在读大学生的家庭,实实在在又重温了久违的一家人生活。
一瞬间,仿佛回到了孩子幼小时候,小学时候,中学时候,一家人快快乐乐时候。
我知道,这对于那些孩子尚在读中小学的家庭不太公道,因为这正是家庭教育关键期,换句话说,可能正是家长与孩子“斗争激烈”“斗智斗勇”阶段。
不过,正是因为这些家长朋友还没有我这般体会,我觉得以大学生家长身份,以中学生家长过来人视角,分享一点家庭教育感触,也许有那么一点借鉴意义。
毕竟,把孩子培养为“小暖男”“小棉袄”,体会到亲子之爱,才是最重要的。
家有“小暖男”很幸福
记得几天前,孩子他老妈说过,家有一个“小暖男”真好,毕竟大学生了,不用催促写作业,不用唠叨干生气,还能帮助做家务,嘘寒问暖,怪好。
孩子在家帮忙很多,比如学做饭菜,网购贴心用品,出门当司机,等等。
这种感受最近我又体验了一把。
昨天下班时候还在忙碌,接到儿子电话,要我回家时候走储藏室,拿着鲜花上楼,瞬间明白了。
这小子早几天就提醒我,快到我和他老妈结婚纪念日了,知道我未必记得买啥,就替我买好了节日鲜花。
这一大束康乃馨加白百何,大气,漂亮,馨香。以至于孩子他老妈激动说,对鲜花很满意,对生活很满意,对“婚恋产品”儿子很满意。
抽个空儿,儿子偷偷冲我竖起大拇指,我赶紧回敬大拇指,又自嘲道,会挣钱不算本事,会花钱才是本事啊。
回顾过往,陪伴孩子成长过程,有风和日丽,有狂风暴雨。
家庭教育跨度时间长,可以认为从孩子出生到工作这个时期。分作三个阶段,看看不同阶段亲子关系不同特点,以及相应教育方式差异。
依恋阶段要做到“三不”
第一个阶段,是孩子出生到读小学低年级,这时候亲子关系特点是依恋。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许又新教授指出,“依恋是人类最初始的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一种情感,是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几乎一切社会情感发展的基础。”依恋感能不能充分满足,关系到成年后是否出现各种精神障碍,甚至人格发展障碍。
应对家庭教育方式就是,“不批评”“不包办替代”“不偏倚”,即许又新教授说的“新的人际关系”。
许又新教授的说法是针对“心理咨询师”而言的,在生活中我们难以杜绝犯这些问题,但要保持觉察意识,增加依恋关系。
回顾孩子小时候,我们较好建立起依恋关系,表现为陪伴时间多,关注快乐成长,带着外出游玩多,家长的态度与行为前后保持一贯性,让孩子有安全感。
对抗阶段要主动“示弱”
第二个阶段,是小学高年级到初中阶段,这时候亲子关系特点是对抗。
这个阶段的孩子进入青春期,既要追求精神上人格独立,事实上又离不开父母支持。加之客观上过于关注学习成绩,导致亲子之间冲突不断。
这个对抗阶段问题出在沟通上,孩子如同小老虎在长大,父母却还希望“圈养”,总是试图说服孩子做事情,包括好好学习别贪玩。
用许又新教授的话说,“如果没有沟通而采取说服的方式,不论父母说服成功或失败,总有一方感受挫折,而挫折感的积累,必然导致亲子关系不健康。”
应对家庭教育方式就是示弱,父母主动从依恋关系的强势者,变为对抗关系的示弱者,“以弱胜强”。维护孩子独立人格精神,这很难,但是要努力做,方式就是沟通而非说服。
这也是许又新教授说的“亲密的人际关系”,包括接受、理解、尊重、共情。
这其实是家长最容易上火和犯错的阶段,因为太关注孩子学习,太容易和其他孩子比较,太希望孩子优秀,不肯承认自己孩子普通平凡。
我在这个阶段与孩子有过激烈对抗,不仅不能主动示弱,反而更加强硬,结果最后除了服输不说,得花费时间慢慢修复关系。
平衡阶段要适时“放权”
第三个阶段,是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这时候亲子关系特点是平衡。
经历过初中时候对抗与较量,这时候亲子关系一般开始缓和,家长主动或者被迫接受孩子独立成长现实,彻底举手投降,最后达到关系平衡。
“依恋的发展有两种可能,一是独立自主精神的发展,一是转变为对父母的依赖”,避免被孩子依赖上,就是这个阶段父母要避免的。
为此,应对家庭教育方式就是放权,用许又新教授话说,就是“建设性的人际关系”,即促进自我理解,增进自尊、自信和独立自主精神,以及有利于潜力的发挥。
事实上,这个阶段的家长放手之后,发现轻松自由,如果对孩子过高期待,还是会焦虑万分。我当时采用的缓解焦虑方式就是写陪伴系列文章,其中“中学伴你行”“高考伴你行”共写了200多篇。
人际关系源自亲子关系
回顾陪伴孩子成长过程,真的是自我成长过程,和孩子一样,也是不断犯错、失误与试误,但是最终走过最困难的中学“逆反”时期。作为普普通通人,依然保持热爱生活本色,极好。
还是用许又新教授的话结尾吧:
“对于个人来说,与父母亲的关系对于将来走出家庭后,能否与其他重要关系人发展健康的关系,有决定性的影响。也许,一切人际关系无不打上亲子关系的烙印,这就是人类学家为什么特别重视亲子关系研究的缘故。”
参考资料:
许又新.心理治疗基础.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