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文化语境里,“忍”经常被视作一种美德,似乎忍一忍什么事就没了,过去了。实际上会带来一种恶果:把别人给惯坏了。很多时候该发表意见时不发表,光等别人决定好,结果是什么样就什么样,没有想过自己的选择对结果也有影响。这种思维习惯一旦养成,集体沉默就出来了。结果是,大家都显得冷漠,逆来顺受,公共环境变得很差。为什么大家都不发表意见呢?原因之一是——训练出来的。我们的行为是在不断的外界反馈中形成的。当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外界给出了负面的反馈,它否定你,打击你,它说你的想法有毛病,它让你闭嘴,把你写的东西删掉,会让你受到惩罚。这样的反馈多了以后,人们就不会再想表达意见了。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中,给的负面反馈越多,沟通的阻碍就越多,沟通的成本就越高。很多时候简单的几句话就解决问题了,结果因为沟通的压力太大,想了很久不知道怎么说出口,最后不说了,能自己搞清楚的东西绝对不沟通。其中花费了额外的时间和积聚了大量的负面情绪,做事低效,这些都是成本。
忍,更多时候是一种毛病,而不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