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弃猫:当我谈起父亲时》读书笔记
干货分享:
《弃猫:当我谈起父亲时》的作者是村上春树,豆瓣上11485人读过,评分7.4。
对于作家而言,作品是作者的全部人生,哪怕不是全部,也凝聚了一部分的灵魂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对于《弃猫》这本书,与村上春树的其他作品比起来它的名气不算大。试想——什么是村上春树的标签?爱情?音乐?少年?还是探险?既都是又不全是。你会发现战争,老兵,历史同样是他作品中常见的元素。《弃猫》这本书回忆了村上的家庭往事和成长经历,也解释了“军人”、“老兵”、“战争”因素为什么会频频出现在村上作品中的原因。
《弃猫》开篇中村上回忆自己和父亲曾丢弃一只猫未遂的事情,当父子二人回到家中看到原本要被丢弃的猫自己跑回来时,这只猫似乎引起了二战幸存者父亲的感慨,于是原本要被丢弃的猫就留在了家中。随着村上长大,父亲曾作为战争机器的过去导致了父子二人的隔阂。村上既不愿意打听父亲年轻时从军的往事,父亲也不想主动和他描述,哪怕在父亲撒手人寰时,二人也彼此沉默着。这种现象就像现在和日本人打交道,对那段历史都只字不提一样,谁都心里清楚,又都闭口不谈。
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像被害人不愿意被揭露伤疤,像施暴者不愿意承认错误似的。村上和他父亲的矛盾,一方面是对人生意义的认识不同,另一方面是父子都对参加过二战,见识过战场和血淋淋杀戮的过往闭口不谈的矛盾。如果不坦诚交流,人际关系便像隔了层玻璃,彼此看见却无法触摸。
《弃猫》中没有虚构的人物,作者代替父亲坦诚的说起从军经历和自我伤痛。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村上春树的父亲回到日本后的三重心理纠葛,一是对自己幸存的迷茫;战争夺取了无数人的生命,而自己能活着重返故土,究竟是要实现怎样的历史意义?二是集体得失和个人内心成就的不匹配,服从命令而屠杀敌人及敌国人民的士兵会有成就感吗?三是如何对待种种往事,什么才是正确的态度,是忏悔还是遗忘,是闭口不谈还是客观分析?毫无疑问,村上父亲的罪并不是他本人造成的,而是时代和不道德的侵略漩涡强加给他的罪孽。《弃猫》的创作,便是对罪孽坦诚叙述,便是作为人的情感思考,便是对正确历史观和责任的承担。
在这本书的日版后记中还有一段这样的作者自白:“这是一篇简短的文字,究竟该让它以何种形式出版,我考虑了很久。最后决定为它配上插画,单独出成一册。”包括《弃猫》写完后,村上也提到对这部作品的情感:“这一次,我拼了命将它写出来,作为一个写作之人的职责。”可见读懂这本书,就能读懂战争,老兵,历史在村上其他作品中的含义和隐喻。
历史不是过去的东西。它存在于意识内部,或者潜意识的内部,流成有温度、有生命的血液,不由分说地被搬运到下一代人那里。从这个层面来看,我在这里写的是一个人的故事,同时也是构成我们生活的整个世界的、恢宏故事的一部分。尽管是极小的一部分,但它毫无疑问是其中的片。
换句话说,我们不过是无数滴落向宽阔大地的雨滴中寂寂无名的一滴。是确实存在的,却也是可以被替代的一滴。但这一滴雨水中,有它独无二的记忆。一粒雨滴有它自己的历史,有将这历史传承下去的责任和义务。这一点我们不应忘记。即使它会被轻易吞没,失去个体的轮廓,被某一个整体取代,从而逐渐消失。不,应该说,正因为它会被某一个整体取代从而逐渐消失,我们才更应铭记。
大概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难忘的沉重回忆,我们无法用言语向人完整地诉说它的真实样貌,只是就这样无法言尽,就这样活下去,渐渐走向死亡。
如果我们能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从这些角度出发,努力修复我们的关系,也许情况会和现在有所不同。不过对那时的我来说,与其再花功夫探索和他的相处模式,还不如集中精力,去做眼下自己想做的。因为我还年轻,还有许多必要的事等着我去做,我心里也有十分明确的目标。比起血缘这种复杂的牵绊,那些事在我看来重要得多。另外,我当然也有自己的小家,那是我必须去守护的。
父亲淡然地讲起处刑的场面。一名中国士兵知道自己要被处死,依然没有乱了阵脚,也没有惊慌失措,只是一动不动地闭着眼,安静地坐在那里。这名士兵不久被斩首了。那态度着实令人刮目相看,父亲说。他恐怕到死为止,都对那名被斩首的中国士兵怀揣深深的敬意。
结果可以轻而易举地吞噬起因,让起因失去原本的力量。这有时可能杀死一只猫,有时也可能杀死一个人。
越是坐下来深挖这一事实,就越会明白无误地发现,它不过是一种偶然。最终,我们每一个人不过是把这份偶然当成独一无二来生活罢了。
战争究竟能给一个人——一个极为平凡的、默默无闻的市民——的生活和精神带来多大、多深的改变。这是我在本篇文字中想写的内容之一。而结论,就是现在的我。只要父亲的命运有一丝一毫的变化,我这个人就不可能存在。所谓的历史就是这样——是从无数假说中诞生的、唯一的冷峻现实。
读书品鉴卡(最高五星):
书籍内涵星级:3.5
阅读触动星级:2.5
体验收获星级:2.5
个人实用星级:2
综合推荐星级: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