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变,变则通。
坚持未必正确,懂得变通才是智慧。
有一个人修禅访道,请示师傅:“一个人跟别人的关系到底怎么样才叫合适啊?”师傅和他说了四句话。
第一句话,“把自己当别人。”
学生想了想:我明白,一个人有大欢喜,看淡一点,觉得这也无非是别人的一件事;有大悲伤,看轻一点,觉得这事别人也会赶上。“把自己当别人”,那么喜忧都能很快过去。
师傅又说了第二句话:“把别人当自己。”
学生想了想:这意思大概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换位思考。
师傅大笑:“你很不错了。”便又说了第三句话:“把别人当别人。”
学生说皱着眉:是不是说,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每一个人都需要被尊重,所以一定要本着别人的立场出发?师傅说:“你的悟性很好。”
接着,老师又说出第四句话:“把自己当自己。”
学生呆坐半晌:这句话太深了,我还要好好去悟。
看似文字游戏,蕴含着很深的禅意。这些“自己”和“他人”的变换价值,就在于:
你每一次都换了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一个矿泉水的瓶子,有人说它是长的,这是对的,因为你从纵向看;有人说它是圆的,也是对的,因为你从瓶底看。
有时候,转换思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从前有一个穷人,他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儿。
穷人家境拮据,妻子又体弱多病,不得已向富人借了很多钱。年关将至,穷人实在还不上欠富人的钱,便来到富人家中请求他拖延一段时间。
富人不相信穷人家中困窘到了他所描述的地步,便要求到穷人家中看一看。 来到穷人家后,富人看到了穷人美丽的女儿,坏主意立刻就冒了出来。
他对穷人说:“我看你家中实在很困难,我也并非有意难为你。这样吧,我把两个石子放进一个黑罐子里,一黑一白,如果你摸到白色的,就不用还钱了,但是如果你摸到黑色的,就把女儿嫁给我抵债!”
穷人迫不得已只能答应。
富人把石子放进罐子里时,穷人的女儿恰好从他身边经过,只见富人把两个黑色石子放进了罐子里,穷人的女儿刹那间便明白了富人的险恶用心,但又苦于不能立刻当面拆穿他的把戏。她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悄悄地告诉了自己的父亲。
于是,当穷人摸到石子并从罐子里拿出时,他的手“不小心”抖了一下,富人还没来得及看清颜色,石子便已经掉在了地上,与地上的一堆石子混杂在一起,难以确认。
富人说:“我重新把两颗石子放进去,你再来摸一次吧!”
穷人的女儿在一旁说到:“不用再来一次了吧!只要看看罐子里剩下的那颗石子的颜色,不就知道我父亲刚刚摸到的石子是黑色还是白色的了吗?”
说着,她把手伸进罐子里,摸出了剩下的那颗黑色石子,感叹道:“看来我的父亲摸到的是白色的石子啊!”富人顿时哑口无言。
当客观环境无法改变时,改变自己的观念,学会变通,才能在绝境中走出一条通往成功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