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延川先生
曾经被繁重的学业任务“剥夺”了童年的我,未曾想到十数年后自己也成了“剥夺”孩子童年的人......
“我妈我爸拿我当仇人,家里动不动就是男女混合双打。”
“在家里除了学习,其他事情我妈一律不允许我做。”
“周末上课外班,周中晚上还要上,语文,数学,英语,,围棋,画画,书法,跳舞,数之不尽,上也上不完...”
从事教育行业半年多以来,听到了孩子对父母数之不尽的抱怨,无论说法如何不同,始终都绕不过一个词:学习!
然而,当我问起他们:“如果不让你们学习,让你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你们准备干嘛?”孩子们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反正只要不学习就可以。
在他们的认知中:似乎童年就是“做了王者去吃鸡,吃鸡之后再当王者”。
其实,作为一名教育机构的语文老师,我深知,现在的孩子真的是太辛苦了,比起我当年完全不是一个级别,没有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层出不穷的课外班占据了他们太多的时间,尤其还是在帝都京城,分外突出!而我自己就是这些“剥夺”孩子童年时光的一群的其中之一。
每当听到孩子们的抱怨时,我总会告诉他们一句话:孩子,不是你们的父母要对你们残忍,而是这个这会对你们的父母太残忍!
我想,每一个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长大的90后们,童年时期应该都有一个同样的美好憧憬吧?“让我快点长大吧,长大后我就没有这么多学习压力了,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了,想看电视就看电视,想逛街就逛街。不会再有人压迫我了。”然而,20多年后,我们又悲哀的发现,人生最大的讽刺就是:父母当年说过的话如今全都一一应验了!
不学习就是没有出路!不学习还能大有作为的人当然有,不过他们大部分都是特定年代下的特定人群,而不是我们这群芸芸众生中的你我他。
我是个90后,还没有成家生子,但每当我坐在办公室和同事们聊起未来的话题时,我们们都会异口同声的认同:
“以后我有了孩子,学习是必须的!上课外班也是必须的!”
“学习!必须学习!不学习打断他的狗腿!”
不知不觉中,我们也变成了曾经自己最讨厌的人......
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但很多时候所谓的素质教育却变了样。
我们校区的领导,她的双胞胎儿子今年9月刚上小学一年级,可是每天学校老师给孩子布置的作业简直能把她逼疯:
让孩子在感恩节用英语个IE爸爸妈妈还有老师写感恩信,不能只有简单的一句话;
让孩子读完《论语》《海底两万里》等等,然后写读后感,不能是简单的流水账;
让孩子只做一个有丰富含义的绘本......
天哪,这哪里是留给孩子的作业,完全是留给家长的任务嘛,想着让还自己完成吧,可是做出来的四不像如何能跟其他父母帮助完成作业的孩子的作品相比?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不帮孩子完成作业的家长就不是好家长,这样的孩子在班级也无法获得表扬。
明明是培养孩子兴趣,丰富孩子生活的趣味作业,最终却变成了放孩子的父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家长比拼大赛!试问:这样的教育意义在哪里?
素质教育,要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兴趣,代价却是牺牲课内学业的掌握与吸收。
在教育机构做了半年多的老师,我算是发现为什么现在社会上都在批评学校教育变了样,为什么家长们纷纷将孩子送进课外培训机构中来了。
学校所践行的素质教育就是:课本中的知识大致讲述完成,不给孩子丝毫拓展延伸,剩下的时间培养孩子的“兴趣”:溜冰社,国画社,书法社,小品社,围棋社,音乐社,舞蹈社...层出不穷!
我在课上向家长传递的观点只有一个:先完成好课内学业任务,再去培养孩子的其他兴趣!很多孩子课内学业不愿完成,昏昏欲睡,一下课便生龙活虎,撒丫子疯狂!试问:这样的情况下,课外兴趣的意义何在?!
教育过程中反复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能唯分数论!可是到了升学考试,甚至于一次小考时,素质教育便不见了踪影,又变成了: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试问:这样的教育改革意义何在?还不如跟当年一样,唯分数论的好!
说了这么多,都是为了证明之前的话题,不是父母对孩子残忍,而是这个社会对对父母残忍!有很多学生的家长私下跟我微信聊天中说:
“白天充当母老虎,疯狂的逼着孩子学习,可是到了晚上,孩子睡着了,自己又会默默流泪,心疼孩子,责备自己为什么那么苛刻。”
“宁愿孩子现在恨自己,也不希望以后他们在走我们当年的老路。”
“看到孩子一脸疲惫的样子,我真的很心疼,我不是无法养他一辈子,可是我不甘心让孩子过那样的生活。”
“别人都在学习,第一名也在学,我再不让我家的臭小子学习,差距不就越来越大了嘛?”
孩子们,父母并不是想让你们有多么出众,都成为马云或者国家领袖那样的人物,毕竟我们的大部分都只是普通人。它们只是希望你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今后的生活过的更加幸福舒心,仅此而已。
愿每一位孩子都能尽早体谅父母的苦心,愿每一位家长在今后的生活中都能笑口常开,不再为孩子的学习而愁眉不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