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思变。当贫穷压榨的你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梦想有只巨手拉一把,跳出这窘迫的境况,哪怕下一步是悬崖也毫不畏惧。
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家种了十亩玉米,是个丰收年,一亩地收获1200斤,十亩地的玉米共卖了3000元。再加上小麦一季,去掉化肥农药种子浇地的费用,十亩地就只剩每亩收获500元。也就是说一年的纯收入是5000元。
这与我们预想的多劳多得根本不是一回事。每家都是按人分的土地。一个五口之家一年的柴米油盐费用,孩子上学的费用,还有来往人情等。我都以为只要勤俭持家就会过好的,但当这样的数字算出来时,我失望极了。一年下来还要欠款3000元。
我们做了一个决定,一定不能这样活着了!
玉米卖掉后,我们商量好,让老公拿钱先去学大货车驾驶员,学好后给别人开车赚钱。那时在农村学驾驶员很火,早几年因为他父母不同意,没有去。这次说什么也得去了!改变已是迫不得已!这样的生活让我们感到是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人有时真得不顾一切的拼一次,那怕失败了,但不再后悔。
到了驾校学费却涨到了3600元。又回家把家里仅留的1000多斤小麦卖掉,算是凑够了学费。那年我们的生活是靠借债过的。一同去的两个人因为学费涨钱只一个又回去学习了。
那时是怀着一份走出土地走出贫穷的梦想而去的。也是对命运的挣扎,对希望的追求。走出那片贫瘠的土地,给自己一个梦想。
也就是那次的孤注一掷才真正改变了家庭的命运。后来的一切都是源于那次的一搏,许多路只要迈开第一步,再有艰难也可以坚持了。但往往最难的就是第一步。
相反,在老家有个堂妹,初中没有毕业就辍学了。几年后,县城纱厂招工,好多不想一辈子待在农村的年轻人,都挤破头托人拿钱也要去工厂上班。我看到正值十八岁的堂妹还是一门心思在家帮父母种地,就问她
“你怎么不想出去上班?”
没想到她说“哪有那么多好事等着我。”
再下一句更令我惊奇,“我感到这样也挺好的。”
当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鲁西北农村,又赶上棉花丰收,温饱问题是解决了。但相比城市的生活还是很落后,许多年轻人去了南方开放城市,想找到更好的生活。
想想堂妹从小最远到过县城,也许从小最大的愿望也就是吃饱穿暖,叔叔婶子都是老实巴交靠天吃饭的农民,她没有接触过外面的世界,所以不会想到自己要走出这片土地。
多少年过去了,回老家时碰到堂妹就想起她以前的话。
当我们在说寒门再难出贵子时,我想到的是,那时的贫穷是连“门”也称不上的。寒门至少是家里有人读书,拿着读书当回事,才可以称自己的家为“寒门”。
当人们都在说寒门再难出贵子时,其实最多的“贵子”依旧出在的是像北京文科状元熊轩昂说得那样:出在精英家庭,中产阶级的家庭。
从寒门出来的考上一个好点的大学,有一个像样的工作,能维持家庭的开支,这已经就算是不错了。
但好多人甚至连个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在城市中他们大多数依旧是背着农村出来的名号,就是找对象对方家庭也会考虑他身后沉重的家庭负担。如果在城市结婚,楼房对于一个在农村出来的孩子来说也是天文数字。这些始终是寒门走不出的阴影。
记得《人民的名义》开始时查出贪污犯赵德汉那一屋子的人民币,他那痛苦的表情。他出身寒门,我能体会到,他确实是穷怕了!当然他不法手段是可耻的。
没有贫穷过的人真地体会不到,贫穷是多么可怕!它可以让一个人失去正确的判断力。
如果你没有穷过,你永远不能体会穷带来的撕心裂肺,那是一种无法诉说的绝望,它像个幽灵一样让你无法摆脱。
没有在农村住过一段时间的人,是体会不到农村是怎么样的落后和贫穷的。走出贫穷,走出那片土地始终是一个农村孩子努力学习的信念。
现如今,大多数农村相比城市依旧是很落后封闭的。就说前段时间想给公公婆婆买个按摩椅,网上看了好多家,咨询过后,没有一家可以送货到家的。虽然他们都说是送货到家,帮助安装。因为那是农村,没有人愿意到那里送货,他们只能送到镇上。这应是最小的事情了。相比在城市的快递送到门口是相差还是很多。
改变还是硬道理,我们的农村什么时候可以改变好了?
现在农村中大多数年轻人都走出去了,即使考不上学,也要进城打工,走出这片土地,走出这片即使丰收也收获很少的土地,给自己一个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