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97年,它还是一家小小的馄饨馆,小的要多不起眼就多不起眼。
是在铁西区一条普普通通的小街上,一个临街的小房子,里面只能摆四张小方桌。
40多岁的下岗的夫妻俩在经营,男的高高瘦瘦,女的矮些、略胖一点点。夫妻俩话都不多,表情也总是淡淡的,不像大多数小店老板,见人总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
那时候,我儿子还不到四周岁。我们夫妻俩租住的居委会的那间小屋,下午五点到六点半,青瓦要在里面给几个孩子补习数学,我们的晚饭就得等下课了才能吃。
两个大人能挺住,小孩子却不行,不到五点就饿了。我就带着他,就近找小吃店填饱肚子,后来就常常去这家小小的馄饨馆了。
一是因为我们去的时候馄饨馆一般没什么顾客,清净;二是小馄饨馆虽然不明亮,但看去东西很干净,馄饨皮薄馅大口味好,儿子特别喜欢吃。
去的次数多了,就熟了。老板娘也知道,我们傍晚总来光顾,是家里没地方,到了饭点儿孩子吃不上饭,就对儿子有了几分怜惜。
我们去吃饭的时候,往往也是他们两口子趁顾客少、匆忙吃点东西的时候。他们差不多每晚都煮些玉米面糊糊,就着自己现拌的小咸菜一起吃。
儿子看他们俩吃得那么香,忍不住嘴馋,吃完了一碗馄饨,还眼巴巴地盯着人家看。
老板娘就浅笑着说:“怎么,你也想来点儿?”儿子就腼腆地笑了,悄悄拿眼睛看我。还没等我说话,那老板娘就麻利地拿过一个二大碗,舀大半碗玉米糊糊送到儿子面前,儿子真就喝得美滋滋的。
我说:“真那么好喝啊,那等哪天我们自己也煮点儿。”但等来等去,自家还是从来没煮过,倒是在小小的馄饨铺里,儿子白喝了好几次。
夫妻俩吃饭时,偶尔也有顾客来,他们就撂下饭碗,忙着招待。为了能多点儿收入,那时的小馄饨馆一直营业到晚上九点多,夫妻俩起早贪黑,那份辛苦就不用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