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出一片天15
娜 允 古 镇
吃完中饭和炳炳一家人告别,感谢他们多日的照顾。听从了墨尔波墨老师的建议,我们往了孟连方向,走到半路接到可可妈电话,说可可醒来发现伙伴们都离开了,可可要找拿铁一块玩,他们决定过来孟连找我们,确认目的地定位之后,说收拾完行李立马出发。
到达孟连,霞光正包裹着南垒河畔的大金塔,也撒向孟连的各个角落,据载傣族君主之子罕罢法因蒙古大军逼近,率部乘车骑象寻找安身立国之地,他们沿澜沧江而下,找到了南垒河边丰饶的孟连坝子,就此安家,“孟连”在傣语里的意思就是“寻找到的好地方”。
映着霞光找了几个网上推荐的吃饭地方,发现都没开门。见路旁卖春联的小店有位年青人在做店内布置,入内问他周边饭店不开的缘故,他说疫情刚过,很多餐饮还没恢复,本地很多餐厅有些只做早中餐,晚上一般都在烧烤夜市解决,他推荐我们可以去夜市逛逛,大概给了个定位,看了一下位置就在我们住的酒店斜对面,问他最近生意如何,他说在四川上大学,趁着春节假期卖些春联,挣点零花钱,不过最终能不能挣钱还需要验证。
趁着天色还亮去了娜允古镇,这里是一座傣族古镇,孟连宣抚司署自明清就是当地土司的管辖场所,位于上城的最高处,主体风格为傣族干栏式,在飞檐、斗拱、浮雕和花格木雕窗吸收了汉族的建筑风格,是一座融傣、汉两族建筑特色为一体的大型建筑群。由于城镇化的原因,古建筑群分割成了几个部分,以前上城是土司及家奴居住的地方,中城是官员和家属的居住地,下城则是下级官员的住处。现在很大部分都成了民居,不过他们都喜欢用孔雀蓝的屋顶,自带一种高贵气质。
上、中城的佛寺不大,在宣抚司署附近,一个佛殿加一座佛塔就是上城佛寺的标配,佛殿檐廊下还晒着一地红辣椒,不知是僧民所晒还是附近民众借宝地一用,因为南传佛教是“托钵乞食”,没有北传佛教有“肉食”“五荤”等忌口,辣椒虽不是“五荤”之一,但终究还是被忌口辛辣之物。往下走是娜允广场,刚刚改造完,传统的连廊与现代玻璃工艺结合,少了些当年的模样,只有旁边的古井提醒人们这里曾是聚集栖居的地方。
下城佛寺也是孟连总佛寺,规模比上、中城大了好几倍,在夜幕中透着光芒,长长的墙绘自带一种庄严,大门的雕屏是孔雀、白鹳、荷莲,斗拱处龙飞凤舞,透过窗弦看见佛殿里的佛陀端坐中央,眉目低垂,透出一种祥和、宁静。
正门口没有偈语或对联,倒是发现一张贴在门口“在佛寺内拍婚纱者,请与寺内师父联系”等字样,顿时觉得整个佛寺可爱起来。
穿过架在南垒河上的廊桥去到夜市,果然人们都聚集在这里,此起彼伏的笑声,让人们逐渐恢复原本该有的夜生活,夜市烤品丰富,最值得点赞的是“包浆豆腐”,好山好水出豆腐,切成小小方块,口感刚好,将小方块烤至金黄色,豆香浓溢,配上灵魂蘸水,鸡啄米般简直停不下来。
夜里十点,可可一家终于和我们在烤场汇合,导航让他们走了另一条在修整的路,原来两三小时的行程,他们走好几倍的时间,半路还没油遭搁浅,找到在旁边稻田里农作的村民,骑摩托车去加油站打油,方才又启程过来,经历了一场现实版的《人在囧途》。
不过最开心的还是可可,体验了从未面对的未知,我们想唯一能安慰他们的就是让老板再来两份“包浆豆腐”。
END / 未完 | 待续
【图片版权声明】本文图片来源如无特别声明,均为鱼骨头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