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同学聊天,说起做人有“三慢三不急”,忽然想起曾国藩的一段话,觉得挺有意思: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
这段话摘自《曾国藩家训》,原文是“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日:‘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
几乎是大白话,不全文解释,就说说“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的意思:
“寻求学业之精深,没有别的办法,说的是一个‘专’字而已。”
现如今,“专”之一字寓意深远,绝非寻常意义上的专一专业专职专研,而更强调“研”。
曾老先生那种求精的艺业观扑面而来,又透露出“精细研磨”和“不急”两个词儿。其实,老先生还有一段经典的小语录:
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就是说,别急着去做事,特别是遇到急事之时,更应该适当停顿下来——冷静思考,权衡利弊理清思路,才能做到试行、可行,也容易做到全面周全。
这句话的原文是“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您看,老先生说的多全面:“您有钱了大家就会聚集到您家来,管好自己才能管好他人;度量大了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您自己首先去做一件事别人才会跟着您去做。太着急了事情是做不成功的,遇事情多思考才能成功。”
整段话充满了悠然自得的处世观,仿佛一位睿智的老人,在教导懵懂学童。
题外语:行动缓慢的老人,其实充满了生活的智慧,您是那个善良聪明的孩子吗?
所以,人生不必着急,可以慢慢走。
孔老夫子在《论语·为政篇》里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意思就是——“嘿嘿,一个人啊,三十岁确立人生目标,四十岁就不会困惑了。五十岁就会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六十岁更能理解他人,判别是非,分清真假。七十岁便能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老爷子非常通透地说明了中国人的人生阶段,而且完全是从私人的人性角度做了解读。
您有没有悟出点什么?
是不是有一种“悠然自得,从容不迫”的感觉?
看!这意思明明就是:慢慢来,不急,人生不太长也不太短。
不过呢,现如今大家都喜欢西方哲学,那咱们就引用一段,职业生涯发展专家休普的话来聊聊。
“人生职业生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试探阶段(25岁以前)、创立阶段 (25—45岁)、维持阶段(45—65岁)和衰退阶段(65岁以上)。”
在维持阶段又分为成长与停滞两种状态,有的在此时期继续成长,有的在此时期停滞不前。
您有没有看出点什么?
人生如棋
——讲究一个行军布阵,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思虑周到认真去做就好,不必孜孜以求。
人生如戏
——讲究既当演员又做观众,而“戏如人生”,演不完道不尽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恩怨情仇、生离死别”。
所以,庄子鼓盆而歌:“生死本有命,气形变化中。天地如巨室,歌哭作大通。
我们包括您和我,都是巨室里的戏子而已。
人生如梦
——这话出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话说苏轼这人很有意思,老头儿和大和尚佛印有过很多很多次骂战。
其中一次,苏老头儿对佛印说:“以大师慧眼看来,吾乃何物?”佛印说:“贫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来金身。”苏老头儿自然很高兴。可他见佛印圆圆胖胖,却想打趣他一下,笑曰:“然以吾观之,大师乃牛屎一堆。”
佛印听说自己是“牛屎一堆”,并未露出不快,微微一笑,来了一句机锋:“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见皆化为牛屎。”
哈哈,苏老头儿化为“牛屎”以后脸都绿了。
虽说是骂战,但是佛说“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完美解释了“人生如梦”。
三国魏·曹丕在《善哉行》中说:“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明白了吗?
有什么好忧虑的呢?
人生别快,慢慢走别急……
注1: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原名子城,派名传豫,清湘乡县荷叶塘人,是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可说是名利双收,他又是怎么看待“人”或“人生”呢?
注2: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至226年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