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早上七点,婉清房间的晨读声突然停了。然后我房间的门开了一条小缝儿,她瘦小的身影悄无声息的进来,再滋溜一声钻到我的被窝里。
说实话,咱有点儿受宠若惊。自打闺女到了十来岁的年龄,我们母女之间基本没有例如手拉手、亲亲抱抱等亲密的互动了。这进入了青春期的孩子,平时能表现的不是太嫌弃我,我就很知足了。
言归正传,婉清在我还没怎么睡醒的耳朵旁,开了话匣子——她的好朋友对她很好,但是很“社会人”;班里的男生看似成熟,其实一个个幼稚且小气;别班有个男生对她挺好,但却不是她喜欢的类型……
我一边听,内心一边在崩溃的边缘挣扎:这都快要中考了呀!十万火急的时候了,难道这时候脑子里不是应该只装着学习吗?想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是什么操作?我特别想大吼:“以后,你的嘴只能用来读书,眼睛只能用来看书,手只能用来写字,心和脑子只能用来学习!!!啊!!!”
但是咱不敢。谁敢惹青春期的孩子,那不是送人头吗?
我把自己那狂风骤雨般的情绪压制了再压制,从崩溃的边缘使劲往回拉。然后,慢慢转过头,对闺女报以睡眼朦胧的迷人微笑,一一解答她青春期的“十万个为什么”。
1.关于小小年纪的女孩为什么会那么“社会人”
想当“社会人”,是不分男孩女孩、成绩好还是成绩不好的孩子的。他们骂人、抽烟、穿奇奇怪怪的衣服甚至早恋,都是为了要显示自己比同龄人成熟。
或许,他(她)的家庭情况也和别人不一样,比如,爸爸妈妈是不是不太管他(她),那么他(她)就想用特别叛逆的表现来得到家人的关注。
但是呢!现在的小小“社会人”,长大了或许就会改变很多——抽烟骂人的小女孩以后也会是贤妻良母,逃课打架的小男孩以后也会是谦谦君子。前提是,他们把现在不想吃的学习的苦,变成真正走向社会以后千百倍的苦来吃。该上学的年纪不好好学习,以后再不接受生活的千锤百炼,人生的路怎么会越走越好呢?
所以,还是在当下好好学习吧!趁着还是正当学习的年纪。
2.关于男生为什么普遍都很“幼稚”且“小气”
关于男生都很“幼稚”这个话题,我太有共鸣了,因为我小时候也这么觉得。后来长大了结婚了有孩子了,被压制的死死的,呃!我才发现,只有真正服气了某人,才会觉得他不幼稚。所以,等你长大,等你看某人时你的眼里带着星星,那么你就会觉得那个人不幼稚了。至于其他,确实是皆幼稚不堪,一言难尽。
我们还是就“小气”来展开说明。所谓“小气”,展开为四个字“小家子气”,这个倒是会随着人的成熟、人的境遇的不同,而评价的标准不同。
举例说明吧!
几年前,有个年龄比我大很多的男同事,在办公室说起,他某次在饭店吃饭,发现别人落在包厢里一部手机,且是那时候的新款,“三千多呢!”后来,失主去找,“我就还给他了,那手机值三千多呢!”我看着那男同事傲娇的模样,觉得他特别“小家子气”——还给人家那是你应该做的,噱个什么劲儿。
再往前回忆。我大学时,隔壁班有一个挺要好的男同学,很有共同语言的那种,我们都是自己班里的团支书,同时竞选上了学生会副主席。大三上学期,他因为帮同学讲了一次义气而被学校取消了学位证。过了不几天,又把家里给新买的手机落在了自习室,回去找时已经不见了,打过去也关机了。那时候没有摄像头,那时候一部手机顶我们半年的生活费。所以说那时的他很不幸。
又过了段时间,他有次刚到自习室坐下,就在桌洞里发现了一部手机,很明显是上一个来自己的学生落下的。朋友说他考虑了好几秒,有十来秒吧!手指都放在关机键上了,还是没有按下去。等着失主急匆匆来找时,完璧归赵。
这就是“大气”。虽然,他在归还与不归还之间犹豫,我觉得还是比我傲娇着说“立马还给他了,三千多呢”的男同事大气。因为,境遇不同,一个是穷学生,且刚刚以同样的方式丢了自己的手机。而另一个是拿工资的国家工作人员,共产党员。
对了,我那朋友,因为被取消了学士学位证,只能背水一战考研,后来考上了山西大学的研究生,读到博士,留校当教授了。这是后话,好人有福报。
所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小气”,要看他所处的环境。并且,随着成长也会改变的。
3.关于喜欢你的人你不喜欢
为何有这个话题呢?婉清转到这个新学校才一年多时间。但是,自从学校元旦晚会上她唱了一曲《好想爱这个世界啊》之后,此类话题“忽如一夜春风来”,不,对于我这个做家长来说,应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
如果,有人喜欢你,你却不喜欢他。没有关系,客客气气的,说清楚。不要如临大敌,更不要看不起他。告诉他我们快要中考了,要以学习为主。如若他纠缠打扰了你,那就告诉老师和爸爸妈妈,让大人来帮你处理。总之,不要让他影响到你,当然,也要尊重别人对你的欣赏。
相对而言,如果,你喜欢的人,不喜欢你,怎么办?那就太简单了——让自己变的比现在好。追光者的目标永远是向着太阳,把对别人的喜欢变成自己进步的动力,说不定,等你上了一个台阶,你低头看到的他已经不似仰望时那么好看了呢!
这一早上和婉清的交流,杀死了我成千上万的脑细胞。既要把道理说清楚,又得把“以学习为重”的中心思想植入进去,还不敢太明显,怕人家不爱听了。
唉!谁叫咱肩负这沉甸甸的“儿女债”呢!使劲往前奔吧!因为,这债是要还一辈子的,且老鼠拖木锨——大头在后头呢!
附: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也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目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