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白玩不算,竟然还有钱拿。所以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
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
15美分也还可以吧,毕竟钱是白拿的,孩子们虽然没有昨天兴奋,但还是高兴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给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奖励可以激发人的动力,可只是短时间内有效,时间久了就会起反作用。故事里的老人就是利用了这一点来“赶走”吵闹的小孩的——改变小孩“为自己而玩”的动力,用钱奖励他们,变成了“为他而玩”。当奖励不够丰厚时,愤怒地离去。
(二)
第一驱动力是我们的生存本能,比如饿了想吃饭,困了想睡觉,渴了想喝水。第二驱动力就是刚刚说的奖励和惩罚。第三驱动力来源于自己的内心,是“内在欲望”。
用心理学理论来说,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就能驱动自己持之以恒地前进。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左右,有时候能激起行动的欲望,有时却起反作用。
第一和第三驱动力就是内部动机,而第二驱动力则是外部动机。
譬如,读书时很多人都有过逃学的经历,工作时,常常会感到厌烦,不想上班,其实都是因为没有“为自己而做”,读书是为了父母或者亲人的期许,工作只是为了老板打工。所做的事情,不是发自内心的,受了外部驱动(亲人/工资)影响,所以难以持久。
所以我们做事情时,要自主地选择自己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更容易激发内在动力,能够持久地去做,以至获得成功。
跟随你的内心,为自己而做,你会发现人生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