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元旦期间,接到表姑的电话:“欣欣总说看不见,今天查视力,右眼只有0.2,配的眼镜得遮住左眼。但是欣欣怕班里同学笑话,说什么也不戴。你让她班主任在班里讲一讲。”
我说:“我班里有个小女孩,也是戴这种眼镜,没人笑话她呀。”我想表达的是,小女孩那么小,都没让老师讲,欣欣上五年级了,有必要吗?
但是表姑执意要找老师,因为欣欣不肯戴,让她很是上火。我答应并照做了。
跟欣欣班主任说时,他说:“其实,这是欣欣锻炼自己内心的机会,这事全在自己,还没戴眼镜呢,就提醒学生不嘲笑她,这合适吗?怎么就知道同学们会嘲笑她?要是担心,自己理应做好这方面的准备,以放松和充足的心理准备来应对。”
很赞同这番话,有时候、有些事,如果力所能及,这个力指的是心力或能力,是得自己承担。大人不可能为孩子控制整个世界,没有谁能做到这一点。
2
同事班里的男孩池,不是忘记把作业带回家,就是不知道布置了什么作业。校园里时常可见这个情景:放学后,池爸驮着池返校,到办公室找老师要教室的钥匙。
池的妈妈特意打电话跟老师聊这个事情,请班主任老师每天布置作业后,提醒池的课本作业本带齐全了没,还要关注他是否记作业了。
这个问题应该从家长自身上找原因,孩子屡次忘记,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对学习有排斥,还是单纯的记性不好?前者要想办法培养兴趣,后者可以让孩子承担些记住家事的小任务,并且多给予鼓励和欣赏。
或者索性让孩子承担忘记作业的自然后果,让他明白,什么是该自己做的,家长不代替,几次下来,就能记得带作业。
3
这个学期有一批老师调换,女儿对新政治老师惧怕又反感,只要这天有政治课,从上课前的紧张担心,到上课后的厌恶恐惧,一边吃饭一边诉说。作业特别多:每次要背诵大量的知识点。作业要求特别严格:上午布置背诵,下午检查。做不好作业后果很严重:小杆伺候。
总之,政治课是她的烦心事,不喜欢不想上这门课程,据说全班都不喜欢上政治。我没办法掌控老师的行为,能做的是调整女儿的心态。
问题一,检查背诵是全班都检查,还是抽查。仔细想了一下:有时按排抽查,有时说检查却不检查。问题二,背不下来时,是真的用小杆敲吗?据女儿回答,多数是不会的。
我向她解释:上课的进度决定了老师不会大规模抽查,即便抽查,老师也拿不出那么多时间。另外,我帮助她理解背诵政治知识点,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她的焦虑和恐惧。
但她还是怕,我借用露易丝·海在书中写到的方法:“那你想象政治老师是个温和的人,并且祝福他教学工作顺利,这样你就能看到他的另一面。”还借用李欣频的方法:“别想上课时的可怕,你去想象政治课结束了,想象你很开心,这节课上得很有意思。”
之后,女儿回来向我汇报的是:政治老师今天居然开了个玩笑。政治老师今天表扬我们班同学了。有几个同学开始喜欢上政治课了……
4
一个小孩学习很差,差到看不懂试卷上的问题,而且,动作不协调,打球时经常遭到嘲笑。
父母心急如焚,深深觉得孩子在学习和动作上不如常人,忍不住想要保护他。虽然一再表示鼓励肯定,但是由于内心的不相信,即使说再多的你能行、你很棒也无效。
父母的焦虑担忧造成了他的低自我评价。
后来他的父母意识到焦点出错,从那之后,不再拿孩子跟别人比较,平心静气地欣赏他的优点,相信他有能力应付人生的挑战,不再急于保护他免受外界嘲笑。
几个月后,他渐渐有了信心,也开始肯定自我价值。不论在学业上还是运动场上,他的表现都很杰出。
这个孩子是史蒂芬·柯维的儿子。
柯维和妻子最初的焦点是担心儿子因为弱点被轻视。不过别人轻视属于无法控制的问题,结果错误的焦点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重了孩子的依赖性。后来聚焦于可控问题,效果出乎意料。
我们不必担忧外界条件,只要先从自己做起,就可以化阻力为助力。——《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